Google search engine
北部新聞台北市固碳新森活 從生活中發現木材的多種可能

固碳新森活 從生活中發現木材的多種可能

  在全球響應淨零排放的趨勢下,除了造林及加強森林經營管理,多使用木材製品也可以幫助固碳。大地處在有限的森林面積下積極開發林木的多元用途,回收許多竹、木材產出創意製品,打造固碳新策略,一起來瞧瞧臺北市生活中有哪些木材新意象!

  大地處表示,在例行輔導學校處理褐根病樹木時,得知弘道國中對欲伐除的老榕樹有過往情感,以及在坡地規劃新建碧山露營場管理室時,發現較大徑級的疏伐木材可裝飾營區,因此開啟木材再利用的構思念頭,誕生出「回樹計畫」,分析原本要丟棄的木材特性,適材適用,並賦予新的功能。

  曾與臺東林區管理處合作木材設計,負責此次「回樹計畫」的習翌設計創辦人林峯白說,因學校的榕樹有老夫妻樹的故事,為了呼應榕樹新生重新回學校陪伴,決定賦予榕樹「始鐘如一」概念,並不斷克服材料加工困難的問題,再製成時鐘佇立於學校中廊;碧山則是透過露營區特色,創造「森生不息」的入口意象,雕刻了許多可愛動物在作品中;最後我們希望能傳遞剩餘木料的價值,手工刻劃出具清潔功能的可愛鳥造型毛刷,每件作品都有蘊含巧思及意義。

  過去臺北市一直維持良好森林覆蓋,面積超過1萬公頃,不僅具生態價值,也提供市民登山遊憩的休閒去處。雖然森林林相好、覆蓋高,但林木多已老熟,又因沒有適度疏伐導致彼此競爭,如何有效率又多元的使用這些林木資源,儼然已為重要課題。對此,大地處也開始思考如何透過既有業務傳遞林業永續循環理念,為環境盡一份心力,並增加固碳效益,同時這也是全民需一同努力的課題。

  森林遊憩科長潘信元說,為了讓市民對木材固碳及循環使用有更深刻的觀念,大地處也以身作則,一直在創新思維作各種發想,像是指南風景區新營造的鹿角亭、旁邊的竹籬木屑步道及原木座椅,都是疏伐材料加工再編製,圓山風景區直接使用疏伐小徑材裝飾較為呆板的水泥設施,也是一種再利用的小巧思,還有貓空炭窯燒製的相思樹木炭也可以讓民眾體驗製作碳盆栽,如果民眾有興趣,這些都有機會在我們的環境教育課程體驗及瞭解。

  想瞭解大地處「回樹計畫」過程,歡迎至永續森林專區(https://www.geo.gov.taipei/cp.aspx?n=6D22646E4785BB49),另外環境教育資訊歡迎隨時關注大地處臉書專頁「臺北大地誌」(https://zh-tw.facebook.com/Taipei.GEO/),歡迎市民朋友一同響應林木資源循環再利用!。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請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s://www.geo.gov.taipei/)參考下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