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影音少一點、學習多一點 ─教育部建置「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網站」

影音少一點、學習多一點 ─教育部建置「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網站」

隨著行動裝置與高速行動網路的普及,短影音製作軟體隨手可得,但常伴隨各種不當內容的推播,不利孩子學習與對兒童及青少年身心造成傷害。教育部建置「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網站」(https://eteacher.edu.tw),將相關資源彙整成短影音專區(https://eteacher.edu.tw/Shorts/),歡迎教師及家長多加利用,一同協助孩子瞭解網路的本質、培養正確的使用態度。辨認其中的訊息種類、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正向使用網路科技是我們面對變化快速的網路時代的重要課題,讓網路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夥伴及資源站。

教育部長期以來致力於網路使用安全的教導與推廣,提醒孩子以合理、負責及正向的方式使用網路,且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衛生福利部、文化部、內政部警政署及數發部等部門,共同籌設「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目前iWIN網路內防護機構,已積極輔導各網路平臺自律、維護兒少網路安全並承擔社會責任,教育部建議親師共同合作,教導孩子正確的網路使用態度及培養資訊辨識的能力,例如讓孩子瞭解影片裡的誇張情節全屬「演出」、提醒孩子切勿輕信來源不明的消息。

教育部表示,親師應讓孩子學會正向使用數位科技工具及學會辨識數位內容,請孩子推薦及介紹他所關注的頻道或影片,並告訴孩子可以如何辨識好的創作者及內容。同時應該讓孩子理解到影片中的的內容「只是一場演出」,即便是素人製作、用戶製作,影片中所呈現的也不等同於真實。另外,也應該讓孩子了解影片內容具有文化差異及法規疑慮,有些言論、行為在某些國家及地區可能被大眾接受,但換到另一個國家或地區,同樣的行為或許會招致截然不同的結果。尤其有關醫學與科學實驗領域的影片,須注意專業度與安全性,切莫隨意施測影片中的實驗步驟,忽略其危險性。教育部呼籲,應多用實體活動替代網路觀看的時間,讓孩子除了網路、短影音以外,要擁有其他多元的體驗機會與活動,而不囿於行動裝置或網路世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