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12)年7月12日本府接獲台灣偏鄉生態物種保護暨復育協會通報,有一隻重達百公斤的綠蠵龜在7月9日凌晨爬上南澳神秘沙灘,這可能是宜蘭縣第一次有海龜上岸產卵的紀錄。為了解海龜是否有上岸產卵,7月21日下午,本府會同海洋大學程一駿教授團隊等相關單位至現場進行探勘及調查。當日雖未發現海龜爬痕及海龜卵,但依海龜上岸產卵及孵化週期推算,程教授建議可再持續觀察產卵跡象。7至8月份為海龜產卵高峰,為避免遊客干擾或傷害海龜,呼籲民眾盡量減少夜間於沙灘活動,並避免使用強燈照射;特別是草沙交界處為海龜產卵區域,沙灘上如有過深的車輪胎痕,可能造成小海龜孵化後無法爬回大海。
南澳神秘沙灘目前由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委由台灣偏鄉生態物種保護暨復育協會維護管理,派員24小時巡護。葉武訓理事長表示,6月下旬有民眾反映沙灘上有海龜爬痕,7月9日凌晨夜巡時發現海龜蹤跡,並將其返海爬行過程記錄下來。蘇澳鎮南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永寶及蘇澳鎮前代表吳慶賢亦表示,10多年前南澳沙灘曾經有居民發現到海龜蛋,30至50年前小海龜及龜蛋還算常見。綠蠵龜適合亞熱帶,每年5至10月進入產卵季,北回歸線以南是臺灣目前較穩定的綠蠵龜產卵棲地,本島則僅有臺東杉原海灣護漁區曾出現綠蠵龜產卵。這次綠蠵龜出現在北回歸線以北的南澳神秘沙灘,是因全球氣候變遷暖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綠蠵龜棲地從臺東往北移,都是需進一步調查研究的課題。
程一駿教授表示,若7月9日為母龜上岸產卵日,預測在兩周間有機會發現卵窩或再次上岸產卵,且在45至55日間可能觀測到小海龜孵化。另因發現地沙灘腹地廣泛,且6月下旬亦有民眾發現疑似海龜的爬痕,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日前也向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申請在南澳神秘沙灘進行「宜蘭地區綠蠵龜潛在產卵棲地調查計畫」,本府近期也會對當地保育志工加強海龜巡守教育訓練。
綠蠵龜主要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也是綠蠵龜重要的棲地之一。但因為人類活動、燈光光害、海岸及沙灘過度開發、海洋廢棄物污染及廢棄漁具纏繞等因素,使全球綠蠵龜族群數量減少,我國已將綠蠵龜列入第1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應予保育,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違反者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1、 42條規定,最高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壹百萬元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