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engine
北部新聞台北市北市圖森林花園!我們一起享受過繁花似錦的臺灣大學

北市圖森林花園!我們一起享受過繁花似錦的臺灣大學

臺北市立圖書館自民國96年起持續舉辦「臺北市老照片」徵選活動,讓民眾一同回味臺北城的過往與昔日榮茂景象。為了將獲選作品重新呈現,北市圖以說故事的方式,介紹老照片中的人文與歷史,更多內容可到北市圖數位典藏系統瀏覽,目前已收藏3,000餘件作品與讀者共同回憶老臺北。

作為臺灣第一所現代綜合大學,並且是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其開始於民國17年日治時期創立的「臺北帝國大學」,接著於民國34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改名為「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大學的校園規劃及建築特色奠定於日治時期,為當時的總督府所設計,採用羅馬式建築風格,展現空間層次及強調入口位置,而建築內部也採用迴廊式的設計。從正門進入校總區後,即是巴洛克式建築軸線風格及兩側種植大王椰子的椰林大道,其兩側種植杜鵑花,是臺大的校花,於每年3月舉行杜鵑花節,而椰林兩側和校舍間常見的植物有樟樹和龍柏,主要為國民政府來臺灣後種植的植物。

而臺灣大學中著名的水色即為醉月湖,舊稱牛湳池,名列該校的十二景之一。名稱意涵或許來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的「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而取之。它分成水田、池塘及沼澤,大池與瑠公圳有入水口相接,且在交會處有一座木造涼亭,後因颱風而損毀,日後便改建成小椰林道,不過湖水依舊仰賴雨水及地下水補充。目前醉月湖景色,除了在岸邊有數棵垂柳,尚有湖心亭建於池中,且沒有橋梁可通。原本是農用池埤,為調節瑠公圳之用,由瑠公圳數條水圳流經臺灣大學,為醉月湖的水源。然而之後有鑑於基隆路將瑠公圳第一幹線箱涵後,使瑠公圳無法注入湖中,因而使醉月湖的水質日漸惡化,2003年開始發起瑠公圳復育計畫,為改善醉月湖的景觀及維護民眾活動的安全,因而蒐集多方資料,最後於2011年12月完工整修工程。

隨著臺北現代都市的迅速發展,許多學術大學陸續建立,但臺灣大學自民國17年創建至今,經師生共同努力,逐漸茁壯而為國際名校,對社會之脈動、國家之建設,影響深遠。這些歷史生命記憶、點滴軌跡,顯然成為臺大精神的支柱,更持續著向前推動時間的滾軸,邁向卓越。然而在現代人們知識量越來越密集的情況之下,臺灣大學並非只是學術單位,也漸漸轉型成多元發展,用以提供各項資源協助。儘管臺灣大學貴為臺灣第一學府,仍舊追求與時俱進,看見現代趨勢下所發展的前瞻性,提升國際競爭力。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Wikipedia)–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