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廣原民文化,教育部國教署持續推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原住民族社團計畫」,補助各校輔導學生成立原住民族社團,打造體驗式教學與學習環境。透過辦理原住民族語學習、訓練及演說、原民傳統樂舞與藝術學習等活動,讓原民文化持續在校園中深耕茁壯。112學年度共補助194校、約新臺幣1000萬元。
國立旗山農工成立「原住民文化社」以南臺灣原住民傳統農作物小米為主軸,結合學校本位特色及學生各科專業,設計出小米相關加工與運用課程。由園藝科教師黃吉村教授及改良山上傳統的小米種植方式,培養小米成植株種入挖洞的抑草蓆內,減少小米種子耗損,減去拔雜草的辛勞;收成後的小米,經由家政科教師張淑儀的創意奇想再結合畜保科教師唐元信專業香腸製作技術,創作出風味獨特的小米香腸,並於該校95校慶時,販售自製小米酒調製的小米多多飲,部落傳統美食「小米奇拿富」以及小米香腸,獲得熱烈迴響,讓參與師生得到豐碩的學習成果。
國立花蓮高中以志願服務為主成立科學服務社,運用簡易科學方法,培養青少年設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引導學員透過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喚起對在地生態的情感與責任。像是今年該社團於花蓮縣吉安鄉宜昌國小舉辦「後山日先照科學閱讀營」,由就讀臺灣大學、世新大學、輔仁大學等校的花蓮返鄉青年,帶領花蓮高中、花蓮女中的學生進入原鄉部落學校進行教育服務。除了安排與科學相關的課程外也安排衛教課程,讓學員理解到健康與日常生活的連結性,且融入全人健康、海洋生態、環保等議題,讓學員能夠瞭解國際議題並體認到服務的重要性。
國教署表示,臺灣有著多采多姿的原住民文化,將持續投入預算,支持各校推動包括原民文化在內的各類文化,營造校園友善多元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