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長蔣萬安28日下午出席智慧城市展系列活動的中保論壇,分享如何從公私協力、市民參與和國際交流的層面,達成永續城市目標的看法。
蔣萬安強調,臺北市身為首善之都,追求低碳永續絕對是非常重要的目標,他從上任後,不斷地跟市府同仁說,許多市政的推動,一定要記得朝向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因此上個月他第一次參加行政院會的時候,就提出來希望能夠儘快地落實1200交通月票方案,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蔣萬安說,基北北桃近千萬的人口,每一天通勤通學交通移動的人口有135萬人,其中所造成的碳排放、交通壅塞、交通事故還有通勤費用的負擔有多高?如果能鼓勵民眾透過1200交通月票政策誘因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不管是從基隆搭客運到臺北市區,或是從桃園搭機捷到臺北市區,然後透過轉乘捷運、公車或是共享單車,就能夠快速地達到低碳永續的目標,所以這個是市府團隊一直在推動以及積極爭取的目標。
主持人詢問市長認為臺灣科技廠商可以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及市長的期待為何?蔣萬安表示,他上任之後常跟市府團隊講,公私協力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施政關鍵,因為政府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民間的力量很強,如果能夠和企業或和一些科技廠商合作,特別在智慧城市的營造上面,市府可以借重很多分享到企業最新的技術來推動許多市政任務。
蔣萬安以交通管制工程為例,像You-Bike的前30分鐘免費是他選前提出來的重要政見,但提出後很多民眾開始反映說到時候一定無車可借或無處可還。這的確是現在很多市民朋友在騎乘You-Bike時反映的問題,因此市府很希望跟民間合作,看是否能釋出一些資料來跟市府共同來分析,透過數據的分析熱門路線跟站點,做更聰明、更有效率的配置,來決定哪些地方要增加車輛、增加停站點,哪些需求量不高就把它縮減甚至抽掉,不是一味的不斷增加站點或車輛,這樣子反而讓You-Bike周轉率沒辦法最優化,不斷的飆升,這個就是可以公私協力,讓城市更低碳永續的最好例子,所以公私協力絕對是邁向智慧城市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
主持人接著詢問市長,如果要做到永續城市的話,市長認為市民朋友可以做出哪些貢獻?蔣萬安表示,其實永續城市真正的主角是每一位市民,不管是剛談到You-Bike前30分鐘免費,還有爭取1200交通月票,都是希望大家能夠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希望市民能夠從原本騎機車或開車轉換成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進而共同達成低碳永續的目標。
蔣萬安進一步指出,很多的政策其實是一個路徑和一種手段,最終還是市民覺得能從這方面政策的引導,有了低碳永續的觀念。就像是綠建築的推動,也是透過政策引導,希望每一位市民朋友能夠參與,所以包括交通、建築、觀光還有教育,都希望把這樣永續的觀念從小扎根,讓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到永續的重要性。
蔣萬安再舉剩食的問題為例,剩食處理的過程不但造成這片土地很沉重的負擔,也造成環境的傷害,更會產生很多碳排,如果從小教育我們的孩子怎麼樣節省食物、珍惜食物,市府也跟民間團體合作成立食物銀行,透過這樣有系統的方式把一些即期食物或是賣相不好但還是可以食用的蔬果做更有效率的分配,給真正有需要的弱勢團體或民眾,他認為都是能夠最終達到低碳永續的目標,讓城市真正能夠進步。
主持人最後請教市長上任後,跟國外城市交流過程中,獲取那些經驗?蔣萬安表示,今年的智慧城市展邀請到很多城市的市長、副市長或是代表來到臺北,透過這樣的一個交流平台,大家可以彼此的學習觀摩。
蔣萬安提到,日本的人本交通走在很前面,擺脫過去以車輛為核心的思維,轉換為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也就是行人要行得方便、安全、舒適、便利。所以臺北市會慢慢地把車道減少、人行道擴寬、優化學校周邊通學巷道,像最近已經完成了仁愛路及敦化北路機車退出人行道。他覺得這是一個進步城市,應該要追求人本交通的理念,這也是臺北市跟國際城市相互學習的一個例子;同樣的,臺北市也很願意分享自身的經驗給各個城市參考,所以未來市府團隊會持續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