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engine
北部新聞台北市新聞稿1120110中正高中-從校訂必修課程到師生行動方案 中正高中學生服務學習成果發表

新聞稿1120110中正高中-從校訂必修課程到師生行動方案 中正高中學生服務學習成果發表

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    位: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

地    址:臺北市北投區文林北路77號

業務聯絡人:教務主任 許孝誠 2823-4811#200

新聞聯絡人:秘書   林嘉音 2823-4811#101

傳真號碼:2820-5927

【發稿日期:112年1月10日】

【主題:從校訂必修課程到師生行動方案  中正高中學生服務學習成果發表】

【臺北報導】臺北市立中正高中師生在1月9日在校內舉行國際移動力校訂必修課程學習與「良食社」行動方案成果聯合發表會,高二學生和師長52人,透過公開活動,展示他們執行方案的收穫,也檢討這個學期的自我成長、行動策略。

 中正高中校訂必修國際移動力課程目標,標榜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和採取行動,關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的國際議題。這個學年度的授課教師莊子慧老師導入了教育部青發署「Young飛計畫」資源,鼓勵學生們嘗試提案,生活中或者校園裡,甚至鄰近社區有什麼議題值得關注,又,什麼是高中學生可以做的?要怎麼起步開始做?要運用什麼問題解決的策略?還有要怎麼說服自己、親友、同學為什麼要這樣做?一連串的為什麼,組織起來通通圍繞在課程目標,如果這次的行動方案能有點成果或特色,也說不定可以推廣、複製到其他地區,進而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議題發想的起源,課堂學生發現偶然發現,臺北市餐盒食品同業公會2017年的資料,臺北市校園平均一天會丟棄2~3噸的廚餘,相當於6,000份營養午餐。而同學捫心自問,自己班上桶餐的剩食或是廠商為了應變的備餐數量,「好像問題真的離我們很近」。經過幾次循環的集思廣益,也找了外部資源一同參與、提供寶貴意見,例如:校內桶餐廠商、學校鄰近的福興里里長、福興社區發展協會等。最後定調以改善校園居高不下的剩食為核心,研發「高中校園剩食計畫」,並自主籌辦任務組織「良食社」。經過校長、教務處、學務處等大力支持,全年級朝會、週會公開號召及呼籲,教學研究會向師長們報告構想,目前已有超過50位師生共同投入。

/001/Upload/342/relpic/10162/8917351/0be482c3-45ce-4d15-9603-6c273fa77f06.jpg

▲學生參訪桶餐供應工廠,實際了解食物生產流程與處理,並促進學生對公民參與之熱忱

 剩食計畫執行期間,學生志工從「源頭減量」與「末端控制」分進合擊。學生志工每天記錄各班剩餘的廚餘,做量化數據分析,回報給桶餐廠商,隔週進行餐量調控。而另一組同學,會在學生用餐時間結束後,將備餐(未食用)轉分裝至專屬的食物袋內,轉送至有需求的社區里民手中。中正高中校長江惠真表示,這個計畫執行了三個月後,「源頭減量」共減低36%的班級廚餘,而「末端控制」也已送出220公斤的乾淨「良食」,相當於440份社區共餐便當,校訂必修課程學生轉化所學,變身為行動方案執行者,是大器中正人的最佳典範演繹。

/001/Upload/342/relpic/10162/8917351/98f15c81-738f-480e-bf43-c53388373d20.png

▲學生深入社區,跟鄰里長輩們宣傳、說明剩食計畫、社區共餐便當理念

 中正高中學生謝佩諮表示,參與計畫後的工廠參訪活動讓她印象最深刻,人員辛勤工作和廚房設施設備,讓她深深感受每一頓飯得來不易。全校朝會、週會負責宣傳擬稿的學生王茵琪、李芷睿表示,對於一個16歲的高中生來說,要使用課程中所學的黃金圈「why、how、what」在全校前進行倡議實在是一大挑戰,但她們沒想到自己竟然能克服恐懼站在800位師生面前公開講話,對自己來說是一大突破。莊佳誼同學則表示,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仍然可以影響這個世界,她號召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關注相關議題,為這個世界多付出一些努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