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sexonline.com
社會警政數鷹人的鷹鷹期盼:墾丁遷徙猛禽盛會登場

數鷹人的鷹鷹期盼:墾丁遷徙猛禽盛會登場

每年秋季,隨著北方溫度逐漸降低,高壓的前緣捎來東北季風,獵物匱乏驅動猛禽啟程南遷。在臺灣20餘種遷徙猛禽紀錄中,灰面鵟鷹(Butastur indicus)和赤腹鷹(Accipiter soloensis)數量最為優勢,東北亞大量的猛禽族群在秋季南遷過程,為了避開穿越水體的風險沿大陸和島鏈南下,最終抵達菲律賓、印尼等渡冬地。當這些猛禽行經臺灣,狹長的地形使鷹群匯聚在狹窄的恆春半島南端,準備渡過巴士海峽,前往大海另一端的呂宋島,因此形成猛禽大量群聚遷徙的景觀,並提供絕佳的族群監測條件。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墾丁家公園管理處每年於9~10月長期執行過境猛禽調查,至今累積了36年不間斷調查資料外,同時為了推廣候鳥保育,也每年於10月中旬辦理賞鷹活動,邀請民眾一起來參與每年一度的生態盛宴。

墾管處同仁化身數鷹人與過境猛禽結下千里鷹緣

墾丁國家公園成立之初,即以護鳥為主。自民國78年灰面鵟鷹被「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同年國家公園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啟動執行保育研究「秋季過境猛禽族群調查計畫」,墾管處同仁蔡乙榮,從計畫開始參與到103年退休,當時從協辦人員到承辦人員,在職時每年9月到10月,長達兩個月完全沒有放假,每天清晨四點半登上社頂凌霄亭,手持10 x 42雙筒望遠鏡掃視四周空域,並輔以計數器計算所有猛禽物種與數量資料,調查時間配合主要遷徙物種赤腹鷹、灰面鵟鷹之遷徙狀況,每日5時或5時半調查至12時至15時,累積30餘年的經驗,成為墾丁著名「猛禽達人」,現雖已退休仍無缺席的參與護鳥工作,也為恆春半島與過境猛禽結下千里鷹緣。

另外,墾管處從民國100年開始尋求氣象署跨單位合作,透過氣象雷達影像判讀赤腹鷹及灰面鵟鷹過境情形,分析遷徙路徑,運用科技多元進行生態調查,有效補充人工地面調查的不足,獲得更全面的猛禽過境資訊,使數鷹人的成果更加精準。

墾管處長年監測為東亞珍貴遷徙猛禽研究成果 吸引國際重視

灰面鵟鷹串起遷徙路徑上仰望天空的人們,也連結國際間的保育交流,由亞洲猛禽研究保育聯盟與日本自然保護協會發起「國際灰面鵟鷹暨遷徙猛禽高峰會」,每年日本、菲律賓及臺灣等國輪流舉辦,去(112)年高峰會於臺灣舉行,由墾管處協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和台灣猛禽研究會串連日本、菲律賓等國定期交流,也向國際展示臺灣公私協力對於灰面鵟鷹與遷徙猛禽的保育成果。 

國家公園署表示,經由墾管處資源及同仁長期投入,並後續與民間組織–台灣猛禽研究會的合作,以及鳥友夥伴在調查期間的鼓勵與陪伴,持續累積的調查成果,成為東亞地區長期以來最穩定的遷徙猛禽地面監測,為東亞遷徙猛禽研究提供重要的背景資料。監測工作的可貴在於調查員及志工們長期參與,使其能年復一年持續執行,且墾丁遷徙猛禽調查未來仍將繼續進行,歡迎所有對猛禽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加入長期監測的行列。

「瑯嶠鷹季系列活動」 邀請民眾「護鷹反獵」歡慶國慶

墾管處守護過境猛禽不遺餘力,除了保育研究調查計畫外,為宣導「護鷹反獵」保育意識,強化民眾生態保育的概念,墾管處每年這段猛禽過境時間會舉辦「滿州賞鷹博覽會」,邀請民眾一同於滿州國中利用望遠鏡賞鷹,且今(113)年搭配「瑯嶠鷹季系列活動」與民眾互動,推廣自然環境保育的重要性。今年活動涵蓋全齡繪畫活動、猛禽特展、賞鷹小旅行、週末駐站解說、科普講座等。今年9月迄今已紀錄約16萬隻赤腹鷹遷徙,而接近臺灣國慶日這段時間將是灰面鵟鷹過境高峰,令人引頸期盼的「瑯嶠鷹季-賞鷹博覽會」將於10月12日及13日於滿州國中登場,不僅能賞鷹,還有表演活動及園遊會,透過環境教育攤位、環境電影院、寫生活動,使民眾歡慶國慶同時,更認識過境猛禽及恆春半島珍貴的自然環境資源。

  • 2004~2023年墾丁國家公園秋季遷徙猛禽調查─灰面鵟鷹數量統計
  • 墾管處退休同仁蔡乙榮,在職期間進行猛禽調查歷史畫面
  • 墾丁知名「猛禽達人」-蔡乙榮老師
  • 蔡乙榮老師今(113)年仍前往遷徙猛禽調查現場傳道授業解惑,持續墾丁猛禽調查
  • 灰面鵟鷹群盤旋天空_蔡宜樺攝
  • 灰面鵟鷹藉由熱氣流盤旋、滑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