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於今(8)日部務會報安排國土管理署報告「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推動成果及後續推動規劃,部長劉世芳裁示時表示,臺灣城鄉發展是以縣市為單位,在提升整體環境規劃的同時,更要鼓勵跨域合作,從在地公共性、經濟及人文習俗等,讓轄內的發展歷史、文化修復、公共建設、道路路網與自然環境等能夠互相串聯,發展出空間營造或再利用模式,讓每一城鄉都能創造出更多與人互動、與環境共生共存的特有風格及魅力。
國土管理署報告指出,在前瞻基礎建設的支持下,6年內(110-115年)匡列60億元經費積極推動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截至目前為止已核定46案競爭型計畫及450餘件政策型計畫,總核定經費逾41億元,協助地方政府辦理公園綠地品質提升、生態水岸環境營造、社區環境自力營造及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等重點工作。此外,為達到城鎮再生及均衡臺灣發展的目標,地方也積極培力社區規劃師,透過專業訓練及各方資源整合,面對各城鎮及社區關注的議題,研擬可執行的改造方案,發揮由下而上精神,落實環境再造。
劉世芳指出,內政部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已有累積一定成果,包括彰化縣八卦山公園與臺南市虎頭山公園改善既有公園綠地,拆除不必要的人工設施及混凝土,保留喬木大樹來提升整體公共生活的綠地面積,同時還能達到植栽固碳效益;嘉義縣民雄鄉中興圳水綠廊道串接,翻轉民宅周邊的閒置髒亂空地,設置約2公里水岸步道及串聯周邊約8公頃的公共空間,成為民眾日常休憩及環境教育推廣場域。
高雄市旗山糖廠則是保留臺灣糖業發展的歷史建物與地景,結合透水及提升綠覆蓋工程,並串聯旗山溪水岸及旗尾社區空間,形塑旗山新風貌;花蓮縣壽豐鄉溪口部落則是透過社區環境自立營造方式,活化在地穀倉及推動苧麻植物復育,推動傳統工藝保存及建立社區親子共學空間等,透過本計畫的推動,實質提升整體生活服務機能、增加公園綠地面積及全民共享的新公共空間,營造民眾出更優質的生活環境及品質,達到民眾與生態環境共生、生活美學素養提升及公共空間優化的效益。
劉世芳最後裁示,請國土管理署持續推動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有關國內公園綠地及公共開放空間的整體景觀改善,必須採用生態工法、減法設計、導入原生植物等新思維,強調環境友善與人文並重的理念。此外,也提醒城鄉風貌改造工作的執行,也要與時俱進的與淨零碳排、極端氣候因應等重大議題相結合,透過政策引導精進碳排理念,以回應淨零價值,讓民眾能夠參與討論及凝聚社區減碳、防汛及減災作為的共識,以推動符合真正在地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及設施,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為國人打造安全、安心且永續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