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太管處)為保護及保育園區內各項珍貴人文及動、植物等資源,並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環境永續發展、國人遊憩型態轉變等現象及經營管理政策之推動,每年均進行多項保育研究調查計畫。112年度完成2項研究調查成果,包含:「大清水暨廢棄礦區周邊山域野生哺乳動物種類與豐度監測」、「太魯閣國家公園低等植物調查暨專書」。另結合「天祥遊憩區與猴共好」計畫推動,並期將成果與大眾分享,於113年3月6日假遊客中心辦理一場保育研究成果及新書發表會活動。期透過轉化成出版品及經營管理等面向,分享國家公園資源保護、經營管理等之成果。
「大清水暨廢棄礦區周邊山域野生哺乳動物種類與豐度監測計畫」(111-112年)
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翁國精教授主持,以自動相機監測樣區內的中大型哺乳動物豐度變化與種類,並建立標準作業程序供未來長期監測使用。研究人員在匯德礦場、清水礦場、一般管制區(一)與生態保護區(一)等地區,共記錄長鬃山羊、山羌、臺灣水鹿、臺灣野豬、臺灣獼猴、鼬獾、白鼻心、黃喉貂、黃鼠狼、食蟹獴、赤腹松鼠、條紋松鼠、大赤鼯鼠和白面鼯鼠等中大型哺乳動物。相比過去研究之物種紀錄,本研究增加了水鹿、條紋松鼠、大赤鼯鼠和白面鼯鼠的紀錄。大多數野生動物(包含飛鼠)相對豐度以春季(3-5月)與秋季(9-11月)較高,監測成果提供太魯閣國家公園野生動物經營管理的參考。
天祥遊憩區與猴共好計畫
由本處天祥管理站規劃與執行。天祥遊憩區的人猴衝突問題,主要起於不當之人為餵食、遊客食物外露與露天飲食等。獼猴習慣人為食物,進而搶食,造成人猴衝突事件升高。112年度天祥遊憩區與猴共好計畫進行系列宣導與環境改善措施,辦理獼猴宣導志工服勤及訓練事宜,提升遊客、志工及本處同仁對臺灣獼猴基本知能及食物不露白的重要性,推動與猴共好新四不「食物不外露、不餵食、不接觸、不挑釁」。期望能達到人與猴共好,和諧共存。
保育研究成果轉化成出版品:出版《太魯閣國家公園苔蘚、地衣圖鑑》 各界反應熱絡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苔蘚資源相當豐富,其中不乏有特色的物種。據太管處111-112年度委託辦理「太魯閣國家公園低等植物調查暨專書」案調查研究,太魯閣園區苔蘚名錄部分經調查及整合楊遠波與徐國士教授(2004)及Higuchi(2012)名錄,共78科216屬440種2亞種8變種,共450個類群。地衣經日本科學博物館大村嘉人博士鑑定,共記錄23種,許多步道周邊苔蘚植物的密度及種類多樣性都很高。
本計畫由農業部多樣性研究所楊嘉棟所長主持,並與助理姚奎宇先生共同完成撰寫及出版書籍《太魯閣國家公園苔蘚、地衣圖鑑》。集結太魯閣90種苔蘚與12種地衣之描述,以圖文並茂及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
本書已於國家書店、三民書局及五南文化廣場上架展售中,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前往瞭解與選購。
壁報檔、簡報檔及「大清水暨廢棄礦區周邊山域野生哺乳動物種類與豐度監測計畫」之成果報告 太管處官網提供下載參考
本次成果發表會分享3篇簡報檔與2篇壁報檔放置於太管處官網提供連結。其中「大清水暨廢棄礦區周邊山域野生哺乳動物種類與豐度監測計畫」之成果報告亦提供結案成果報告書之連結。讓更多關心太魯閣國家公園生態保育的朋友們,能透過計畫主持人的精彩簡報及成果報告,瞭解各項保育研究新知。除了各項不含轉化成出版品之成果報告可在太管處官網/生態保育/研究調查報告 下載閱覽外,另在太管處官網/生態保育/保育工作及粉絲頁也有刊載本次成果報告之壁報檔,歡迎大家跟著研究團隊一起探索繽紛的太魯閣。
- 簡報檔01_大清水暨匯德廢棄礦區周邊山域野生哺乳動物種類與豐度監測計畫.pdf
- 簡報檔02_太魯閣國家公園苔蘚地衣圖鑑.pdf
- 簡報檔03_112天祥遊憩區與猴共好計畫.pdf
- 壁報01_大清水暨匯德廢棄礦區周邊山域野生哺乳動物種類與豐度監測計畫.pdf
- 壁報02_太魯閣國家公園苔蘚地衣圖鑑.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