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立藝術相關領域國際培訓交流機制,培養具國際水準的藝術與設計人才,教育部自94年度起辦理「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每年選送優秀學生到海外研習,並由教育部補助學雜費或培訓費及生活費等費用,迄今共選送363位學員。110及111年度間共有31位學員分赴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澳洲、丹麥、日本等9國、22所海外頂尖設計學府及知名設計公司完成進修與實習返國,將於10月24日至29日在臺北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辦理成果展,分享海外研習成果。
本次成果展以「請支援設計/設計請支援」為主題,闡述學員獲得國家支持赴海外培訓,並返國支援臺灣設計的雙向循環,也象徵教育部年復一年堅定培育臺灣設計人才的過程及期待。會場共分為「時尚設計」、「數位動畫」、「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及「建築與景觀設計」5大組別展區,24日開展當日也邀請學員親自分享海外學習歷程及創作啟發,展期間亦規劃多場主題講座。而除了實體展區之外,本次另同步建置有線上藝廊(https://www.animlab.yuntech.edu.tw/talentpool/gallery/),讓無法到場的民眾可於線上觀展,並可同步收看記者會及主題講座直播。
時尚設計組─輔仁大學林育婕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主修時尚,在以心臟聲音為靈感的系列作品中,她將生理數據視為一種互動元素,將身體內部的聲音視覺化,並結合光雕投影技術,將動態視覺投影於實際穿著的服裝,使其成為一個具有身體感知和互動性的載體,該作品更獲邀在英國各地藝廊展出。她在Hope人道救援慈善組織實習期間,參與了為4-12歲兒童客製印花項目,包括預防兒童走失以及AR 使用者介面的系列印花。這些經歷讓她進一步確定未來想投入關注特定族群需求,並為他們創造舒適的品牌的目標。
數位動畫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林逸菡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修習動畫、遊戲與互動碩士學程,深受研究和實作相輔相成的創作環境啟發,製作了一系列混合媒體的實驗性動畫。她也參與了AR和遊戲等多個跨領域合作專案,進一步拓寬了自己的專業視野。在與Human Elephant Learning Programs(H-ELP)合作的實習專案中,她深刻體會到如何透過動畫媒材傳遞資訊,以及如何在跨產業環境中進行溝通與協作。她期許未來能夠更深入地研究動畫的視覺表達和混合風格,為動畫產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熱情。
視覺傳達設計組─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鍾秉紘在北歐丹麥的科靈設計學院進修社會設計碩士一年。進修期間他學習了社會設計概論、參與式設計方法、批判設計與團隊合作方法,並於該校的接案組織 DigiHUB 擔任學生設計師,負責網頁設計的案子。北歐獨具特色的參與式設計方法以及其執行方式,使他具有融合理論知識與實作的經驗。而他對於丹麥文化的觀察,也深刻影響並融入於他「有溫度」的設計思維之中。
產品設計組─國立成功大學蕭伃君在德國柏林白湖藝術學院深刻體會到實際動手做的重要性,設計初期不糾結於紙上細節,而是通過動手製作產品草模、快速迭代來釐清產品的可行性,並藉由實體化的原型與利害相關人有效溝通,設計收尾階段再專注細節的檢視,確保設計語言的完整性。培訓結束後,她將繼續在柏林白湖藝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期待為設計領域帶來更多創意和革新。
建築與景觀設計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任乙天在過去一年於歷史悠久的雪城大學參與Master Science Program,著眼於未來、能源以及建築等三個面向的結合,從不同的尺度討論建築與能源的關係。從議題、解決手段、到效能成果等等,討論其因果關係,以更全面的方式觀看系統性的問題,隨著外在條件不同,每個建築物也會有不同的策略。這樣的訓練能夠脫離單純的建築型式或者平面空間等既有的思考模式,而以更全面、更周到的角度去思考。而乙天優異的學習表現也贏得雪城建築學院2023 The Luther Gifford Prize (雪城大學建築學院成績首獎)。
更多返國學員的作品將於10月24日至10月29日的成果展中展出,民眾可把握時間,到場了解這群海外歸國學員的故事。同時,教育部也集結31位學員的進修成果出版專刊,供現場民眾參閱,藉以推廣給更多喜愛設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