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engine
北部新聞台北市零碳與智慧建築綜合體! 柯文哲出席「京華廣場」動土典禮 盼替臺北帶來新地標

零碳與智慧建築綜合體! 柯文哲出席「京華廣場」動土典禮 盼替臺北帶來新地標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19)日出席京華廣場動土典禮,表示當年京華城是全球最大的球體建築,也是當時臺北市觀光地標,開幕時還創下五十萬人次的驚人紀錄,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重大貢獻。


柯文哲表示,目前臺北有兩個最大開發計畫,就是東西區兩個門戶計畫,西區門戶計畫要等到西寧國宅和洛陽停車場整段處理完才算完成,年底雙子星大樓已經開工,E1E2已經簽約,舊市議會已經開工一兩年,剩下還有臺北郵局後方的BOT案,年底會有發展方向的藍圖出現,整個西區門戶計畫就會因此確定,全部完成還需要八年。


柯文哲另外提及,東區門戶計畫完成之後,會有4.2公里的空中步道,從南港展覽館可以一路走到臺北流行音樂中心,4.2公里的空中步道能做得起來,表示每一棟大樓的預訂高度在都市計畫過程中就已經確定,未來東西區門戶計畫會是臺北兩個很像曼哈頓的地區,在這個狀態下,京華廣場的位置就在兩個門戶計畫的軸心地帶。


柯文哲點出,過去八年的執政經驗發現人流就是金流,過去啟動西區門戶計畫時把臺北燈節搬到西門町舉辦,有效帶動整個西區發展;北藝完工之後,白晝之夜舉辦當晚有46萬人進入士林夜市,都是人流代表金流的鐵證。在疫情解封、臺灣對世界開放後,第一個大活動就是臺灣燈會,明年二月就在臺北這個地方舉辦,從國父紀念館一直到松菸、信義商圈這一帶。


柯文哲認為,有鑑於白晝之夜在士林的成功經驗,當然下一任市長可以修改,但目前預定臺灣燈會在這裡舉辦之後,明年的白晝之夜也在這裡舉辦,目的是利用兩次活動的巨大人流,讓東區商業重新活起來。因為人流就代表金流,臺北市政府藉由監看130個捷運站每日出入人數,大概就能知道整個臺北市的經濟發展,希望能藉由臺灣燈會和明年的白晝之夜,把人流量帶回來,讓東區重新恢復。


柯文哲進一步表示,沈慶京主席相當有創意,臺北市地標之一就有陶朱隱園,等到京華廣場落成之後,等於是放大版的陶朱隱園,這棟建築的最大特色就是符合2050淨零排放。在過去兩年中,臺北市政府也陸續發布能源政策、循環經濟和淨零排放的白皮書,最重要的是,今年六月臺北市議會已經通過2050淨零碳排放的自治條例,應該還要有日出條款,所以下一任政府就可以規範臺北市新建築必須符合哪些標準。


柯文哲認為,以都市來說,碳排放的70%大概都是由住商而來,另外25%是交通,最後5%是垃圾處理問題。2050淨零碳排是無法避免的事情,等其他國家開始收取碳關稅時台灣還是要應對,臺北市走在最前面,已經通過自治條例,大概明年開始規範建築物的標準,一定要符合綠建築、淨零排放的相關規定,但沒想到京華廣場走在臺北市政府更前面,是零碳建築和智慧建築的綜合體,所以非常佩服沈慶京的創意。


柯文哲最後表示,恭喜沈慶京走在時代的前面,並希望開工順利、早日完工,替臺北市帶來新的地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