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一般古物介紹-匾額篇
為婦女庇佑與祝福-「『節孝雙高』匾」
澎湖天后宮廟內隨處可見各種古文物,包含匾、楹聯、碑記……等,每件都擁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及典故。本次介紹的「『節孝雙高』匾」因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業已指定為澎湖縣一般古物。
「節孝雙高」匾,匾面燻黑,原似為暗紅色漆,中行題「節孝雙高」,兩側各有印款,虎邊兩方印「和氣」與「團圓」,特別的是中行的雙字,寫成「隻隻」。「節孝雙高」匾懸掛於澎湖天后宮正殿右廂節孝祠,節孝祠門口懸掛「節孝祠」額,而祠內神龕上方懸掛「節孝雙高」匾,裡頭供奉著節孝婦,「節孝雙高」四字更是對這些婦人的讚揚。
澎湖天后宮於1922(大正11)年撤基重建為今貌,而節孝祠龕內恭奉一組三件貞節婦女牌位,居中者題「澎湖全島歷代節孝者暨過去現在未來之節婦烈女諸女士同牌位」,年款為「歲次乙丑年小陽春之月 吉旦」,乙丑年為1925年,「節孝雙高」匾為同時期之物,由紀經才、呂興邦、藍和庭、藍永茂、林步梯、朱榮欽、陳步墀等人敬獻。
節孝,為貞節、孝順之意,在清代封建社會中,貞節旌表是儒家禮教統治的一種治理需求,反映國家權力與地方社會間的特殊關係。在現代社會來看訴之貞節,是對女性自我意識的壓抑,但畢竟是過往文化脈絡的時代產物,從《澎湖紀略》等地方志記述其來看,卻也可看出這些澎湖女性在喪夫後獨力維持家計與扶養老小的堅毅與偉大,在《澎湖廳志》裡,計有9位名媛、11位貞烈、312位節孝者,這些節孝婦女,在各姓氏宗祠也可以見到他們的牌位。
本縣文化局自104年開始辦理「澎湖縣百年歷史廟宇及教堂文物普查計畫」,至今已過6年春秋,為了瞭解本縣移民史及地方開拓史,自109年起預計以3年時間,持續進行本縣1市5鄉的宗祠及家廟文物普查計畫。根據委託單位的成果,經過列冊追蹤作業及本縣古物遺址審查委員會等行政程序,指定出數件意義非凡的古物,文化局將持續推動一般古物的指定作業,豐富縣內文化資產,讓這些珍貴的文物流傳後世。
另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03條,毀損或竊取國寶、重要古物及一般古物者「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金」,請民眾勿隨意拿取文物,屆時將依相關罰則辦理。文化局同時表示私有文物指定為一般古物、重要古物或國寶,所有權人仍是私有人/單位,國家會投入資源予以保護或辦理教育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