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engine
北部新聞台北市臺北市府成立「全民國防教育訓練中心」 柯文哲強調:備戰、能戰、才能避戰

臺北市府成立「全民國防教育訓練中心」 柯文哲強調:備戰、能戰、才能避戰

臺北市政府「全民國防教育訓練中心」15日舉行揭牌典禮,臺北市長柯文哲在致詞時表示,這是跨出全面準備的第一步,事實上要備戰、能戰,才能避戰,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平常要能備戰,真正打仗的時候才有備戰的戰鬥力應戰。

柯文哲表示,目前的戰爭已經不單純是兩國間的軍事行為而已,常常會牽涉到國際局勢,所以任何區域的戰爭都常常會引起跨國的影響,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已經給我們高度警示,尤其落實「全民國防」這個面向,要做好平時的準備,唯有在平時落實「全民為後盾的有計畫戰備」,才能在戰爭發生時,做好「平戰轉換」的準備。國家、國民的力量不完全只是軍事力量,更需要全國人民專業與智慧結合的防衛總動員。

柯文哲表示,市府希望透過全民國防教育訓練,在戰爭發生時能確保市政公務得以正常運作,並維護市民基本生活需求。所以在平時要透過教育訓練,建立公務人員全民國防的思想,提升防衛動員的能量,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公務機關緊急應變及戰時指揮統整的能力,這樣才能在萬一有戰爭時,把傷害降到最低。「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才是全民國防的最高法則,要建立全國民眾「責任一體、安危一體、禍福一體」的共識。面對隨時有可能發生的戰事,臺灣社會應該加速全民國防的教育與訓練,才能達到全民關注、全民支持、全民參與、全民準備,這才是全民國防的最高理想。

柯文哲在致詞前接受媒體聯訪,媒體詢問,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以17票同意,5票反對通過《2022臺灣政策法》,外界有人認為此舉可能觸及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挑戰一個中國原則,柯市長覺得會影響臺美中的關係嗎?柯文哲回答說,臺灣是國際社會的一份子,不應該被摒除在外,《2022臺灣政策法》在美國參院通過,當然是一件好事,也可以引起很多美國國會議員的討論,這對於臺灣在世界上被看到是好事。不過這個法案目前是在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通過,還要在參院通過才能再被送到眾議院,所以其實離兩院全部都通過的時間還很久,而且還必須要美國總統簽署才能落實執行,到底在中間條文會怎麼改,還是一個未知數。柯文哲接著說,在眾多與此相關的評論中,他認為前副總統呂秀蓮所講的比喻蠻有趣的,呂前副總統說,生病要吃藥,醫生開藥也許會開三天份、一天吃三次、一次吃兩包,但病人不可以一次把所有藥都吃下去。有時候回到一個很現實面的問題就是,法案通過是一回事,怎麼執行又是另外一回事,意思就是說在這件事情上面,後續的發展還是要保持一個嚴謹的態度去追蹤。國外對臺灣的支持、關心、援助是一回事,其實更重要的是國內自己的準備。為什麼市府要成立「全民國防教育訓練中心」?事實上在很久以前,從俄烏戰爭發生以後,北市府就檢討整個臺北市的狀況,經過萬安演習後,發現的確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全民國防教育訓練中心成立後,第一要編寫課程、教材,還有一點,政策要「由內而外、由公而私」,一定要公務員先任務編組、排班上課,最後要成立一個「平戰轉換辦公室」,平常的訓練在戰時要進行轉換,這些還是必須要事先準備,國外的關心、援助是一回事,國內自己要認真地去準備,「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這才是比較正確的態度。

媒體詢問,《2022臺灣政策法》如果通過,未來美國在臺代表處要更名臺灣、也可以展示臺灣國旗,對比中共之前的擾臺行為,會不會招來更多的報復?臺灣正值選戰期間,是否也給民進黨做為抗中保臺的議題空間?柯文哲回答說,他還是那一句話,臺灣應該在國際上被看到、應該參加國際社會。實際執行上就像前面講的醫生開藥、病人吃藥,不是一次把所有的藥都吃下去,當你執行不洽當的時候,反而會有害,所以他覺得呂前副總統的比喻雖然很簡單,但也告訴我們遇到相關情形要怎麼應付。

媒體詢問柯市長對於綠營抗中保臺的看法?柯文哲回答說,對於那些喊口號的人,他會問這些人「做了什麼準備?做了什麼努力?」像他每天被抹紅,還是真正有在做實際的準備,大家想想看,今天市府成立「全民國防教育訓練中心」,是今天早上才準備的嗎?當然不是,這是市府經過很久的準備,包括後續要推出的訓練課程、公務員調訓計畫、公務員任務編組等,更重要的是要跟軍方合作,「平戰轉換」就是一個大學問,不管怎麼說,俄烏戰爭還是給臺灣很多的啟示,該準備的要準備,他最討厭每天喊口號、什麼事都不做的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