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紐約三角藝術協會(Triangle Arts Association)在內的等多家藝文機構,在4月21日至22日聯合舉辦「開放工作室」活動(Open Studios),臺灣策展人李彥儀、常鴻雁及藝術家王博彥也在這波開放工作室的活動中發表近期在紐約駐村創作的階段性成果。
受到文化部的薦送,策展人李彥儀和常鴻雁今年到紐約ISCP國際藝術工作室駐村5個月,與來自28國35位駐村藝術家共同參與為期兩天的開放工作室活動。李彥儀策展研究關注自動化及自主性議題,特別針對2018年Uber自駕車實驗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造成致命車禍等事件,探討自動化與人類失去面對複雜決策能力之間的關係。
李彥儀表示,透過本次活動認識的加拿大、摩洛哥、瑞典及亞洲等國策展人、藝術家、藝術書籍出版商等,均對自動化研究甚感興趣,已收到不少後續合作的邀約。
策展人常鴻雁則重點呈現過去在臺南市美術館、桃園市立美術館參與的策展計畫,本次駐村也試圖用不同的途徑和觀點,呈現冷戰時期臺美間的政經關係,乃至於對當代藝術媒介的影響。
常鴻雁表示,這段時間和ISCP總監Susan Hapgood及駐村藝術家一起參訪當地工作室,在訪談中打破自己的盲點,也快速建立人脈。
同樣受到文化部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薦送,正在三角藝術協會駐村的新媒體藝術家王博彥,則展出剛完成的錄像作品「Endearing Insanity」及平面影像作品。王博彥分享,「Endearing Insanity」透過3D電腦繪圖創作的寫實物件與場景,探索「他者」的概念,檢視日常生活中的禁忌、壓抑和慾望。這次在開放工作室活動中,收到來自各種文化背景的觀眾回饋,將持續爭取更多作品曝光機會。
這波聯合舉辦「開放工作室」的活動,吸引了超過3千人參與,來自台灣也身為ISCP駐村計畫的「學姊」何孟娟,以及「傅爾布萊特—臺灣文化部藝文專業人才獎助計畫」的學人「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也前來探班,一同共襄盛舉。
駐村機構介紹
ISCP國際藝術工作室(The International Studio & Curatorial Program)
ISCP位於紐約布魯克林區,創立於1994年,是紐約市知名的非營利當代藝術駐村機構,迄今已接待超過1,800來自90國的全球新銳藝術家及策展人。2020年因疫情曾一度閉館,2022年起已全面恢復駐村活動,協助駐村者建立專業發展網絡。文化部迄今已支持逾50位臺灣藝術家/策展人於ISCP駐村。
紐約三角藝術協會(Triangle Arts Association)
三角藝術協會為1982年創立的視覺藝術駐村機構,位於布魯克林藝文新興區,提供藝術家進駐、舉辦工作坊、展覽、公共活動等資源,打造藝術家駐村共學的生態環境。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自2018年起,與該協會合作駐村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