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未來人才,教育部倡導教學從真實生活中的問題出發,融合真實學習環境,設計符合國際趨勢的共通性主題課程,進而培育學生在科技應用、高層次思考及跨領域整合與實踐方面的能力,實踐「深度學習、數位公民」願景。教育部辦理114年「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徵件活動,苗栗縣大湖鄉東興國小獲選為計畫「國際組實施學校」及「教練學校」、苑裡鎮蕉埔國小獲選為計畫「教練學校」。
全國多所優質學校於去(113)年12月初提出申請,經教育部審核,通過初審學校計31所,並於今(114)年1月辦理複審。評選委員聆聽各校現場報告答辯回覆,審慎客觀地對每件主題跨域課程方案反覆進行討論,最終評選出17所(一般組9所及國際組8所)「114年度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實施學校,10所教練學校和33所推廣學校。
苗栗縣獲選「國際組」實施學校–東興國小,自110年起獲選為實施學校,從生活問題出發,迄今已經創新12個課程模組,今(114)年學校關注綠能減碳主題,提出「莓好綠能,共創美好家園」方案,預計探討運用數位科技降低草莓產業碳排量,提升全球綠能效益,服膺時代需求,實踐深度學習,世界公民的理念,獲得評選委員青睞。
東興國小也同步獲選為深耕計劃的教練學校,預計將推廣歷年累積的12個課程模組至苗栗縣栗林國小、海寶國小、坪林國小及雙連國小等四所學校;蕉埔國小同樣獲選為深耕計劃的教練學校,預計將推廣研發的石虎主題課程至苗栗縣三灣國小、新埔國小、育英國小等三所學校,一起主題跨域學習。
縣長鍾東錦指出,學校以真實生活中的問題為起點,打造「素養導向」課程,讓學生在培養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能拓寬國際視野。隨著縣府教育處大力推動「核心素養」課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興國小,不僅連續五年在各項評比中脫穎而出,更於114年聚焦綠能減碳議題,推出「莓好綠能,共創美好家園」的主題跨領域方案。展望未來,期望以東興國小及蕉埔國小等優質學校為典範,共同引領並推動苗栗縣更多學校發展兼顧學科知識與實作能力的課程,攜手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公民,全面實現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共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