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sexonline.com
中部新聞雲林縣有機農法促進減排增匯,達成土壤地力永續與友善環境保護

有機農法促進減排增匯,達成土壤地力永續與友善環境保護

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   113.11.28

在氣候變遷影響衝擊與永續發展議題關注下,為持續推動雲林縣農業永續發展與轉型契機,依據雲縣府因應氣候變遷專案辦公室於111年所彙編農業減碳政策報告書中,經過農業部門溫室氣體盤查結果顯示,農耕土壤的溫室氣體排放占非燃料燃燒排放比例約4成之多,有鑑於此,雲縣府特與臺灣大學農業零碳技術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簡稱農碳中心)合作,以雲縣轄內古坑鄉旱田進行研究探討,在比較有機農法及慣行農法後發現,經過量測推行十年有機農法的旱田土壤與慣行農法相較之下,推行有機農法約可增加3倍土壤中有機碳含量,並有較少的溫室氣體排放,此成果將為有機農法的推廣取得本縣在地實證數據,也為我國農業帶來革新的局面。

 

雲林縣身為農業大縣,在面對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極端氣候時,將遭受最直接的衝擊。自張麗善縣長於109年宣布『啟動SDGs在雲林』後,接軌國際趨勢展現實踐永續發展目標的決心,110年11月16日成立「雲林縣政府因應氣候變遷專案辦公室」(簡稱專辦),透過整合跨局處資源,制定整體減碳政策規劃方向等。隨著氣候變遷因應法的修訂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農業碳匯未來在淨零排放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縣府積極投入資源在農業永續轉型的政策,例如研擬水稻田減排策略與旱田的增匯農法,或是將農業產生的廢棄物尋求循環利用的資源化路徑等,在永續雲林的道路上不斷的思考與前進。

 

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林世媚表示,適當的農法管理是實現減排增匯的關鍵。透過縣府與在地農民的合作,能夠展示有機農法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潛力,以及其對於提升土壤健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經農碳中心研究對比兩種農法在實際應用中的碳排放數據和土壤碳匯能力,發現經過十年有機農法管理方式,與過去傳統的慣行管理方式,可增加約3倍的土壤有機碳含量,同時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此外,採用有機農法的管理,同時可達到避免土壤酸化的情形,相關成果可為未來的農業政策提供實證支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