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engine
北部新聞台北市戰俘墓碑、臺北孔廟文物、艋舺啟天宮軟身媽祖 獲指定臺北市一般古物文化資產

戰俘墓碑、臺北孔廟文物、艋舺啟天宮軟身媽祖 獲指定臺北市一般古物文化資產

       臺北市立文獻館今(13)日公告指定14案14件文物為臺北市古物類文化資產,包含備受關注的戰俘墓碑、臺北孔廟「有教無類」匾、「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牌等、以及艋舺啟天宮鎮殿軟身媽祖神像,皆經審議通過指定為一般古物。

  戰俘墓碑於2022年4月由青年郭懷正先生在信義區福德街道路工程範圍的邊坡墓地裡發現,後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依法提出文資審議申請,經臺北市古物審議委員與專家學者實勘、審議,古物審議會表決以出席委員全票通過指定戰俘墓碑為一般古物。臺北市古物審議會指出,過去所知戰俘墓碑多為簡陋木造,銘文資訊亦有限,本件戰俘墓碑為水泥製成,上頭除了戰俘之姓名、軍隊編號、軍銜、死亡日期,還刻有日軍總部所分配的戰俘號碼、該名戰俘曾隸屬的兵團及其信仰教派等資料,誠屬罕見。此墓碑呈現具體而微的二戰歷史,反映戰俘在戰爭結束時的身分轉折,可以作為臺灣歷史特殊戰爭經驗的見證。

  臺北孔廟跨越清代臺北府文廟、日治時期仕紳重新捐建及戰後官方入主管理等不同時期,藏有豐富儀禮文物。本次指定一般古物「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牌,最早可見於1931年《臺日畫報》刊載之照片,其中牌位文字原為「至聖先師孔子神位」,戰後因應官方祭孔尊稱,修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木牌上方之龕首與兩側龕壁飾以多層鏤空技法雕成的九隻龍紋,紋飾布局繁密、雕工細緻精湛,基座配置圍欄,藝術表現突出。「有教無類」匾係1950年臺北孔廟重建完成擴大舉行祭孔大典時,由總統蔣中正頒贈之匾,匾額中央與同年頒予臺南孔廟之有教無類匾皆刻有國璽「榮典之璽」印文,反映中華民國政府來臺之初對儒家思想教化之傳承與重視。「創建臺北孔子廟碑」則是1959年設立,碑文紀錄臺北孔廟從清末至民國48年之變遷發展,各項人、事、時、地、物紀載完備,能反映地方重要人物與史事淵源。

  艋舺啟天宮媽祖又稱「料館媽祖」,見證艋舺曾作為北臺灣軍工木料、樟腦出入港之重要歷史意義,本次指定艋舺啟天宮鎮殿軟身媽祖神像,具有清末至日治時期之工藝特徵,啟天宮的開設亦反映當地政經、社會與文化變遷。

  本次亦通過指定私人收藏文物9案9件,包含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文物及清末福州匾額,表現明清牙雕工藝與清末福州木匾雕工漆藝之特色。本次公告後,臺北市指定一般古物累積至233案863件。

新聞聯絡人

臺北市立文獻館 

編纂    魏伶容 2311-5355#23 / mail:[email protected]

專案管理師 席名彥 2311-5355#24 / mail:[email protecte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