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engine
南部新聞台南市端午吃粽最對味 台南客委會帶你認識Q彈不黏葉的「客家粄粽」獨特魅力

端午吃粽最對味 台南客委會帶你認識Q彈不黏葉的「客家粄粽」獨特魅力

農曆五月五日的端午節,客家人又稱為「五月節」。除了划龍舟、立蛋及掛香包等傳統習俗之外,讓人最期待的莫過於各種不同風味的粽子,但無論是戲稱3D油飯的北部粽,還是清淡軟糯的南部粽,最懷念的還是那道「家鄉味」,南市客委會帶領大家認識端午專屬客家味「粄粽」,探索客家米食文化。

客委會表示,客家族群是一個勞動的族群,為了補充體力,耐飽又易於保存的米製食品,成為了農耕時必備的糧食,客家人將這些米製的食品稱為「粄」。逢年過節、婚喪喜慶或特定事件場合時,則會將在來米、蓬萊米或糯米,先舂米再磨米之後配上各種符合時令盛產的食材,製作成不同風味的粄,以供祭祀或宴客使用。

作法繁瑣的客家粄粽,首先要將糯米和蓬萊米依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再磨成米漿後壓乾。為了讓粄皮有彈性,要先把米糰捏成許多小塊,放入滾沸的水中煮到浮起至熟,稱為「粄母」,再將煮熟的粄母揉進壓乾的米糰中,目的是為了取其黏性。接下來是重頭戲,內餡部分先將客家料理靈魂「紅蔥頭」煸炒至金黃後取出,加入紅蔥頭油、蝦米、豬肉、香菇及蘿蔔乾拌炒至香氣四溢,再加入紅蔥頭、醬油等香料拌炒,放涼備用。

準備就緒後,將粄皮壓扁後包入炒好的內餡,在外表抹上一層油,以防蒸熟後沾黏粽葉,最後再包入月桂葉中蒸煮,Q彈不黏葉的粄粽就大功告成。一口咬下,煸炒過後紅蔥頭的香氣撲鼻而來,軟Q的粄皮加上滿滿的內餡,欲罷不能的豐富口感,讓人一口接著一口。因為粄皮使用糯米與蓬萊米製成的「米漿」,外觀上已看不見米的形狀,相較於容易脹氣的全糯米粽類,不用擔心因消化不良,產生腸胃不適的問題。

為了讓民眾能透過食物,認識背後所代表的歷史文化,台南客委會將於6月10日推出今年首波「台南限定-客家人×客家美食×客家故事」活動,在台南市美術館1館榕樹中庭,讓民眾一次同時品嚐苗栗的「客家粄粽」、新竹內灣的「野薑花粽」以及屏東排灣族的原住民「小米粽」,並跟著說書人吳錦發和目尼·杜達利茂,台南市長黃偉哲邀請市民朋友踴躍參加,一同探索不同族群的飲食文化,從中認識其魅力所在。

  • 將月桂葉洗淨後擦乾去骨
  • 翻炒至香氣四溢的內餡
  • 包入內餡後再抹上一層油
  • 最後將粄粽包進月桂葉中蒸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