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engine
北部新聞台北市事後新聞稿1110829民權國中「權民學習-減塑四面楚歌」課程成果發表

事後新聞稿1110829民權國中「權民學習-減塑四面楚歌」課程成果發表

臺北市立民權國民中學事後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新聞聯絡:教務主任 吳政庭 2593-1951分機110
【發稿日期:111年8月29日】
【主題:民權國中「權民學習-減塑四面楚歌」課程成果發表】
【活動日期:111年8月23日】
【活動地點:本校及臺北橋】
【臺北報導】本校為教育部海洋教育推手獎績優學校,為持續優化課程,透過多元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促發學生「親海、知海、愛海」之共感。朱毋我校長帶領「浪浪人生」教學團隊規畫以海洋教育為主題的「減塑四面楚歌」校訂課程,結合學研資源,並舉行研究成果發表。

 課程主要聚焦於以多元角度關心海洋議題,認識海洋危機,研究海洋困境。學生能瞭解減塑行動的意義,並運用統計方法,分析減塑行動的效益。更進一步解析生態機會成本,活用科學知識,確立愛海觀念。

 其中,為了進一步探究河川垃圾去向與海廢的關聯,本校師生結合澄洋環境顧問等環保團體,共同進行實驗,於鄰近本校之台北橋投放資訊千片木片,透過回收之226片木片,發現有99%之實驗標的都擱淺在投放點之5公里內範圍,這與學生原本設想的有相當大的差異,原來垃圾也會逆流而上。本校何姵儀同學參與實驗活動發現:「(垃圾)不一定是往下游漂,而是照那個風的方向來集中在某個部分,或者是漂在其他地方。」

 師生們透過活動,了解塑膠的製成及垃圾對海洋的影響,並反思消費行為如何可以成為減塑的助力。更因此發起倡議行動,自發性組成一隻鯊魚青少年壯遊團,讓減塑扎根權民心。

 臺灣四面環海,對於海洋的遼闊與美麗,我們時常以詩詞歌頌、以運動休閒的親近;對於海洋的困境,我們卻習慣保持距離、獨善其身。期望融合各科知能,結合知識與生活行動,培養懂海、親海、愛海的民權人。

新聞發布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