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處(以下簡稱公訓處)於今(113年11月15)日舉辦「AI與公共治理國際論壇」,特別邀請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包含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Dr. Justin Bullock、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廖洲棚副教授兼系主任、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陳敦源教授兼系主任及董祥開副教授、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主持人李達生特聘教授等人共襄盛舉,透過線上線下虛實整合方式參與本次論壇,共同探討人工智慧(AI)在公共治理領域的應用、挑戰與未來發展。
本論壇由公訓處及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合作辦理,由財團法人中華跨域管理教育基金會及國立空中大學臺灣公共服務創新研究中心共同協辦。現場參與人數達180人,透過臺北e大平台及YouTube進行同步直播觀眾超過600名,線上線下超過800人共同見證這場關於智慧城市與AI治理的精采對談,更好的消息是,Dr. Justin Bullock(以下簡稱Dr. Bullock)同意授權公訓處轉製為數位課程於臺北e大上架,與更多公務同仁、市民朋友分享。
何處長在致詞中表示,AI技術已經在全球各地的公共治理中嶄露頭角,並強調「AI不僅是工具,更是一種改變社會治理方式的關鍵力量」。處長指出,目前全球各國政府已經開始將AI技術應用於危機應對、資源配置與公共服務優化等方面,特別是在數據分析和政策調整上,AI技術顯示出強大的潛力,臺北市政府更將應用在智慧城市與永續發展等各層面,並積極透過AI技術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市民生活品質。
本場次國際論壇特別邀請來自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Dr. Bullock,以「人工智慧治理路徑Pathways to Governance with AI」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人工智慧應用在公共治理方面的深入見解。Dr. Bullock強調了AI如何幫助政府提升決策效率、改進社會服務,並為解決當前的社會挑戰提供新思路, AI將重新塑造未來的公共治理格局,並對全球的政策制定與社會管理產生深遠影響,但同時AI也是雙面刃,政府當局要妥善應用,才能做出最佳且正確的決策,為民謀福祉。
在Dr. Bullock精闢的專題演講後,緊接著由臺北智慧城市辦公室主持人李達生教授主持綜合座談,空大廖副教授、政大陳教授及董副教授也分別就Dr. Bullock簡報內容提出個人見解,尤其是我國政府當局在全球AI應用挑戰中如何找出一條最佳的未來發展路徑。
廖副教授首先針對Dr. Bullock的簡報進行回饋分享,其強調人工智慧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具有造福人類生存和危害人類生存的雙重可能性,為了防止人工智慧的發展危害人類,對其進行適當的監管至關重要,這部分我國政府當局應積極與相關領域合作或是進行國際交流,與全球接軌。
陳教授則以AI末日論的觀點提供反思,AI的崛起與發展影響百工百業,不僅對政府決策、產業、教育各層面產生重大影響,與人的連結性也日益加深,然而AI去人性化的特性要應用在政府為民服務的決策時,政府應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要增加控制?減少控制?或已失控?獨到見解激盪公務機關同仁不同的思維。
董副教授則是從為什麼公務人員要接受/使用AI破題,並且從生成式AI產出的擬答中一步步帶領學員思考,面對政府部門的結構性問題, AI為公部門帶來變革的推力與拉力,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創造運用AI的效益,更提出「Accept, don’t shirk! Either you’re exceeding, or being exceeded!」與線上線下學員共勉。
主持人李教授亦分享目前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應用AI現況,創新不一定要標新立異,而是依照城市市民的需要,妥善應用AI,因此臺北市也率全國之先頒布「臺北市政府使用人工智慧作業指引」,針對臺北市各機關應用AI九大情境,提供明確的應用原則、操作流程及檢核標準,更明訂不同等級風險,以保障人工智慧技術在市政運作中的效率及安全性,並進一步促進市府治理和公共服務的智慧化。
國際論壇現場氣氛熱絡,線上線下學習者提問踴躍,專家學者群亦分享跨國際觀點,透過多元思維激盪學習者用不同視角思考應用AI,並表示對於AI如何優化公共治理與社會服務充滿期待。
最後,公訓處何處長特別強調,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不要問AI能為您做什麼?而是要問您想要AI幫您做什麼!AI的力量取決於使用者。會後也特別感謝本次國際論壇的合作單位及Dr. Bullock,在美國與我們進行一場跨國際、跨時差的線上線下交流。這場國際論壇不只是提供了寶貴的對話平台,並促進了各界對於未來公共治理發展的深刻思考,未來公訓處將繼續加強與國內外產官學研各界的合作與交流,攜手推動新興科技的創新應用,為市民創造更加智慧、人性化、幸福感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