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數十年社會快速發展的背後,臺灣有許多與土地相關的故事,被隱沒在都市化的浪潮中。為了讓年輕世代更深入了解這一塊土地的歷史、族群文化及其背後的複雜關係,教育部青年署攜手長年關注土地議題的學習性青聚點,規劃一系列相關土地徵收、社區變遷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等議題的課程與實作,帶領青年透過更深入的討論、認識,以凝聚共識,展望未來的出路。
位於臺北市洲美社區的青聚點「土也示土」,以社子島、桃園航空城及洲美社區的土地徵收經驗為基礎,透過影像、聲音採集和遊戲化體驗設計等方式,帶領青年深入觀察和感受場域,並收集居民與地方的情感連結,引導青年反思土地開發對當地文化和社會的深遠影響。由一群臺東普悠瑪部落返鄉與東漂青年所創設的「大肚娃」,則引領青年深入部落,分享傳統領域及部落歷史空間的變遷脈絡,以及部落土地在不同主權統治下面臨的衝擊,藉此培養青年的獨立觀點與詮釋能力,嘗試設計出兼顧公共利益和社會正義的土地劃分方式。
苗栗南庄的「耕山農創」則將教學現場移到山林中,透過走訪加里山隘勇線,認識外來政權留下的痕跡及背後的歷史意義,期待青年在探訪舊煤礦遺址的過程中,加深對土地歷史和文化的理解。高雄旗山的「台青蕉」融合創意與地方產業,以農業廢棄物製作出表現農村生活的聲響樂器,並結合田野聲音採集及地方文化探索,進行豐富的音樂創作活動,並累積成一首完整的樂曲,讓參與者感受土地的脈動與生命力。
無論是透過影像與聲音採集、遺跡探訪,或是音樂創作等方式,青年署期盼激發青年們的好奇心與創造力,以及善待土地的使命感,好好認識「過往」歷史,亦能開展對「未來」的多元想像。歡迎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青年,至青年社區參與行動網站(https://changemaker.yda.gov.tw/Lesson)報名,親自體驗與土地緊密相連的深度探索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