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與自由樂讀 2024人權故事車前往苗栗高中 作家林蔚昀用繪本介紹兒童人權 以派娜娜的故事引導看見艱難歷史

與自由樂讀 2024人權故事車前往苗栗高中 作家林蔚昀用繪本介紹兒童人權 以派娜娜的故事引導看見艱難歷史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校園巡迴活動於6月17、18日進駐苗栗高中,除了現場展示各種人權繪本與精選書籍,17日並邀請作家林蔚昀擔任講師,以「如何描繪、如何面對艱難的歷史」為題,導讀繪本《布魯卡的日記》,並介紹1953、1954年「布拉沙號(Praca)」與「高德瓦號(Gottwald)」在臺灣遭遇的事件,以及被捲入這段歷史漩渦裡的派娜娜(亦即高菊花,高一生之女)與波蘭船員的生命故事,引導師生認識這道橫跨波蘭與臺灣兩國的白恐歷史傷痕及被迫害者的生命故事。

人權館表示,為配合高中課程將人權融入藝術領域,爰於17、18日將「人權故事車」開進苗栗高中,並舉辦繪本導讀講座,邀請專研波蘭文學、致力於為兒童人權發聲的作家林蔚昀擔任講師。林蔚昀致力翻譯波蘭文學,著有《我媽媽的寄生蟲》、《易鄉人》等書,並譯有《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布魯卡的日記: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孤兒之家故事》等作品,2013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此殊榮的臺灣人。 

林蔚昀老師於講座中,除介紹以「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醫師孤兒之家為藍本的繪本《布魯卡的日記》,並以互動討論方式,講述冷戰期間波蘭船隻遭劫案,以及受害者的生命故事。林老師分享時表示,《布魯卡的日記》從孩童視角觀察、描繪生活大小事,生動呈現「孤兒之家」柯札克醫生與十二位院童相處的點點滴滴,故事深刻反映「如果我們不會以暴力教育大人,也不該以暴力教育小孩」的兒童人權核心理念。

林老師並以1953、1954年波蘭船隻「布拉沙號」與「高德瓦號」的遭遇為例,引導師生正視施暴者、加害者與被害者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對於應該如何面對艱難歷史,林老師認為每個人都必須去看、去思考,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而非轉頭避看。她希望透過分享繪本與歷史事件,同學們能認識並知曉歷史中的傷害,進而反思人權的重要性。

人權館指出,此次「人權故事車」校園巡迴活動,特別參考聯合國「九大核心人權公約」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精神,精選人權主題書籍,包括《翻頁之後》、《走出霧之森》、《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人,你有權利》等繪本,期許同學從多樣的故事中理解人權內涵,進而反思人權議題,並實踐與維護人權。

  • 人權故事車於今明(17、18)兩天進駐苗栗高中,現場舒適的布置與豐富的書籍吸引同學前來參觀,佇足瀏覽人權選書。
  • 人權故事車輕鬆的閱讀氛圍布置,受到苗栗高中師生們的喜愛,紛紛佇足停留,享受閱讀、選書的樂趣。
  • 苗栗高中同學對於人權故事車的多元書目深感興趣,其中尤以繪本與小說最受同學歡迎。
  • 苗栗高中校長巫正成(左)感謝講師林蔚昀(右)受邀前來,為同學們帶來精彩的人權議題課程。
  • 真人圖書館活動在6月17日於苗栗高中舉辦,由巫正成校長主持開場,介紹既是波蘭譯者也是致力推廣人權議題的作家、同時也是本次講座的講師林蔚昀。
  • 擔任真人圖書館講師的作家林蔚昀,以繪本與歷史事件帶領苗栗高中師生探知人權議題。
  • 講師林蔚昀向苗栗高中師生介紹發生在1953、54年的「布拉沙號(Praca)」與「高德瓦號(Gottwald)」在臺灣遭遇的事件,以及被捲入這段歷史漩渦裡的派娜娜與波蘭船員的生命故事。
  • 講師林蔚昀為苗栗高中師生導讀《布魯卡的日記》,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引導認識兒童人權議題。
  • 講師林蔚昀導讀《布魯卡的日記》,以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醫師的故事引導師生認識兒童人權議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