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消費「水利風華 傳承創新」 水利署表揚水利傑出貢獻人員及慶祝石門水庫營運60週年

「水利風華 傳承創新」 水利署表揚水利傑出貢獻人員及慶祝石門水庫營運60週年

  經濟部水利署今(14)日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中正堂舉辦「水利風華 傳承創新─113年表揚全國水利傑出貢獻獎暨石門水庫60週年慶」典禮,經濟部次長陳正祺出席,並向大禹獎、水利事業貢獻獎及水利績優貢獻獎得主、水利工班職人、綠美化水岸土地認養維護績優單位以及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績優縣市與種子社區等獲獎單位致上最高敬意。

  陳次長致詞時表示,石門水庫肩負北臺灣32鄉鎮、400萬人的民生、農業與工業用水的重要使命,除促進大桃園地區每年超過3兆元的工商產值,更具有防洪、發電、環境教育以及觀光休閒等功能,是國家級的重要水利文化資產,且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極端氣候挑戰,歷經多次的改造與增建,使供水更加穩定、延長水庫壽命。而4位大禹獎得獎者分別在政府部門、自來水事業、農田水利以及學術領域上積極推動水利工作、技術開發研究以及水利專業教學,發揮莫大的影響力。此外,水利工班職人、民間單位、自主防災社區及縣市政府,對於水利工程的品質與效率的堅持以及透過公私協力投入防災與水岸環境的維護,讓水利工作更符合現代環境之考驗。水利工作是長久且須持續努力不懈的工作,水利人一代傳承一代,前輩提攜後進,大家一起用心付出,打造更美好的水環境。

  賴建信署長表示,今年水利節表揚典禮有2個特點,第一是第一次在水庫區舉辦,第二是今天剛好是石門水庫竣工60週年的日子,石門水庫如同母親一樣,是孕育桃園、大臺北地區經建發展的重要供水來源,透過持續辦理各項水庫更新改善工程,讓石門水庫可以邁向下一個60年。在此,特別感謝所有得獎人,因為各得獎人的努力,讓後輩有很好的技術發展。此外,行政院於今年5月28日核定「水災智慧防災計畫」,預計發展AI技術來進行水利防災工作;此外,水利署制定水利工程碳排指引,成為國際首例獲得PAS2080管理認證的政府單位。因為水利前輩的經營,讓我們可以迎接更巨大的挑戰,水利人並肩前行,就是未來持續向前的最大動力。

  今年度石門水庫榮獲「特別貢獻獎」,並由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江明郎分署長代表受獎。石門水庫是臺灣北部最重要水庫之一,自民國53年完工以來,歷經多場風災重創,至今仍持續不懈地為北部供水付出貢獻,除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產業轉型,提昇國民生活品質,為因應氣候變遷極端氣候挑戰,更是不斷地更新改造相關設施,如排洪隧道、分層取水工、排砂隧道、中庄調整池及阿姆坪防淤隧道,也透過區域調度的供水策略,使石門水庫供水能力更加具有韌性,營運一甲子的石門水庫,實肩負重要的穩定供水任務。

  大禹獎獲獎4位,為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江明郎分署長、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李丁來總經理、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張斐章特聘教授以及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陳英仕處長;另水利事業貢獻獎及水利績優貢獻獎等共22位產官學界傑出人士獲獎,運用水利專業,搭配與日俱進的科技技術,跨領域集思廣益,對水利事業的發展與永續作出貢獻,值得為後進學習的典範。此外,也表揚第4屆「全國水利工班職人大賞」的模板職人陳國興先生、泥作職人楊慧如小姐及石工職人林朝鑫先生等3人及6個優良工班;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6個績優縣市及5處種子社區;綠美化水岸土地認養維護績優共9個單位。透過表揚第一線辛勞的職人、工班,讓大家知道任何職業都同樣受人尊敬;各縣市政府、種子社區也積極投入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的推動,發揮全民防災觀念,建構完善的水利防災網絡;而水岸土地認養維護單位守護河川、打造親水安全優質空間,讓水岸環境更加永續與美好。

  水利署表示,本次活動以「水利風華 傳承創新」為主題,傳遞出水利工作是一棒接一棒長期不懈的事業,水利建設亦是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並隨著時代社會變遷不斷地創新改變,以因應環境的挑戰。藉由公開表揚水利傑出貢獻人員及團體,感謝每一位水利從業人員專心致志、全力以赴地達成每一項水利工作,並期盼凝聚全體國民重視水資源,共同打造一個穩定供水、安全宜居、綠水樂活的水環境。

水利署發言人:王副署長藝峰
e-mail :[email protected]
辦公室電話:(02)37073000 行動電話:0933-012183

承辦單位:綜合企劃組 副組長 葉俊明
e-mail:[email protected]
辦公室電話:(04) 22501128 行動電話093263419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