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engine
北部新聞台北市臺北市青少年壯遊團隊:科技與海魚的相濡以沫

臺北市青少年壯遊團隊:科技與海魚的相濡以沫

       臺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所推動的「臺北市青少年壯遊臺灣補助計畫」,主要目的在於鼓勵臺北市青少年走出舒適圈,來一趟具有意義的壯遊行;自110年起更將壯遊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相結合,期待透過壯遊讓臺北市青少年對永續的重要性以及臺灣永續現況有更深刻認識。此外,為鼓勵更多臺北青少年實踐壯遊行動,只要取得家長同意,壯遊行動可以組團出發、也可以一人成行。

       111年壯遊團隊「子非魚」就是一人成行,成功高中陳亮宇以永續城市 (SDGs11)、海洋生態 (SDGs14)為主軸規劃了這趟壯遊。陳亮宇出生於新竹,從小就喜歡去新竹沙灘追螃蟹、釣沙梭,也一直很嚮往出海釣魚;終於,他在110年取得船員證可以坐船出海,於是藉著實踐壯遊的機會,他計畫跟著快艇、漁筏以及捕撈船出海觀察漁民的海上作業,在出海作業的過程裡,透過訪問漁民、實際操作與影像紀錄,蒐集目前漁民對海洋環境的觀察,嘗試藉由實際行動思考有關科技發展與海洋生態之間的議題。

       在落實壯遊計畫的過程中,陳亮宇發現海上壯遊比他想像更困難,不但要克服暈船的問題、還要注意氣候變化,也常常有氣候適合了,卻因潮汐變化與風向、浪高等情形不適合出海。他原本以為可以在涼爽的清晨或美麗的黃昏,一面釣魚一面悠閒看海,事實卻不是如此;三次出海,都是在天還沒亮或是眾人沉睡的夜晚出港,到了海上要習慣漁船搖晃、要忍受烈日當頭、或是浪大雨大的海面,一切都超乎他的想像。而關於漁船的漁獲量,陳亮宇原本以為現代科技應該可以解決漁民魚源減少或氣候影響的困境,然而又是沒想到;漁民說以前魚群豐富,在岸邊延繩綁20門鉤,鉤上餌,潮來潮去,就是滿滿的魚群,但現在由於科技輔助尋找魚群,大量捕撈造成「過漁」,讓海洋資源相較以往大為減少,要依賴釣魚養家也更形困難。

       「子非魚」藉由壯遊理解環境變化及科技發展對漁業的影響,經由海上壯遊的經歷,陳亮宇相信自己更具體了解如何守護海洋,也會帶著這顆守護海洋的心回到陸地,用具體行動讓漁業能永續發展。你,也想嘗試壯遊嗎?請持續關注青發家教中心官網(https://ydfe.gov.taipei) ,一起期待明年的壯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