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所舉辦的2022台灣光環境獎日前公布決選入圍名單,以設計概念、環境功能、永續發展、創意表現等四項標準為基礎,從上百件作品挑選出39件作品入圍複選,近期遴選出9件作品入圍決選。新竹市政府表示,竹市共有6項公共建設入圍複選名單,其中「新竹市光環境改善計畫」與「波光市集」2項建設更進入決選,角逐台灣之「光」殊榮。
陳章賢代理市長表示,市府團隊在過去7年多致力推動各項公共建設,自前市長林智堅任內積極將設計力導入新竹市的公共建設,並邀集全台頂尖設計師及規劃團隊,改善城市長期來缺乏優質公共建設的難題,使這座年輕古城充滿生命力。
他說,近年竹市的公共建設屢獲國內外大獎肯定,儼然成為台灣當代優秀設計師與建築師的競技場,截至今年,已獲得超過200件獎項肯定,創下歷年最好成績。
市府表示,入圍決選名單之一的「新竹市光環境改善計畫」,透過爭取中央1500萬元經費,點亮舊城區9座古蹟與歷史建物,以光賦予老舊建築新生命,讓其與現代化都市共生共榮,用燈光描繪出建物輪廓,透過不同層次的照明讓建築更加立體,讓民眾夜間漫步舊城區,感受最美古蹟夜景。
此外,日前榮獲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的「波光市集」,如今又獲台灣光環境獎決選肯定,已然成為全國知名地標。設計理念以環境光與重點照明營造不同層次的光照環境,30米的海浪狀屋頂結合由內而外透亮的照明設計,因此建築在夜晚形成有別於日間的特色風情,讓民眾能在夜晚感受新竹的城市藝術之美。
市府指出,該大獎39件複選作品中有6件作品位於新竹市。其中,市府為保存竹市原住民傳統文化,與建築師林柏陽合作,總計投入4870萬打造「那魯灣文化聚落」,為竹市首座原民地景式文化聚落。建築透過設計巧妙運用自然光與人造光,讓夜間照明設備不直接影響自然環境中的光線,隱約的自然光搭配那魯灣聚落建築設計,成為一處具有自然藝術氣息的光環境。
交通處表示,「一平方公里天空纜線地下化、標誌共桿整併及光環境改善」歷經365天,涵蓋舊城區42處重要幹道路口、共計4萬8千平方公尺的纜線地下化工程於110年正式完工。共桿設計除整併路名號誌、交通標誌等資訊系統,夜間照明機能更是至關重要。相較於一般道路路燈,共桿位處於道路交錯路口,其優化的照明機能與光照品質能為用路人提供更友善的道路空間,讓新竹舊城區的夜裡有 更優質的城市光環境。
此外,台灣電力公司新竹區營業處於其活動中心外牆打造裝置藝術,「風乘著光」(LIGHT THE WIND)由新媒體藝術家丁建中與不無藝術團隊所操刀執行,以新竹傳統工藝「竹篾」及「螺鈿」做為構想,透過500片金屬板裝置結合新竹九降風的意象,讓葉扇隨風擺動呈現出魚鱗波光視覺,呈現不同燈光效果。
教育處補充,《-浮撫-FUFU Art Gallery-》位於新竹市立竹光國中校園一隅,因應108課綱與跨領域教學需求,整合走廊及轉角空間,由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因應新竹強風與建築通風性所帶來的矛盾,將展覽空間劃分為明室和暗室,透過溫室網改變該區域與風、光和影的關係,改善了校園角落原本採光與通風不佳的狀態,讓學生在自然光且舒適的環境下進行創作,也提 供給藝術季、畢業季創作展出空間。
市府說明,台灣光環境獎辦理初衷為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盼透過多元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民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行政處補充,第5屆「台灣光環境獎」決選名單共9件作品,包含:「鳴日廚房」、「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波光市集」、「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讓光游於藝」、「台南竹溪月見橋」、「臺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及「南華微光」。以上9件決選作品將在評審團實地評選後,於11月25日(五)頒獎典禮當日揭曉得獎名單!
撰稿單位:公關與新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