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engine
科學教育臺博館珍寶回娘家 百餘魯凱族古文物霧臺鄉展出

臺博館珍寶回娘家 百餘魯凱族古文物霧臺鄉展出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自即日起至111年4月23日於屏東縣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展出「魯凱的珍寶lawbubulu—臺博館霧臺鄉百年文物回娘家特展」,策展長達4年,共展出110件魯凱族古文物,其中包括臺博館藏品64件、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藏品32件及部落借展品14件,是我國近年來規模最大的魯凱族文物展,更是首度以魯凱族傳統文物為主體的文物返鄉特展,規劃多部田調、策展的紀錄影片及在地藝術家的作品同場展出,展場說明文字採中文及魯凱語雙話並列,不僅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尊重多元文化,亦強調平等共作共榮之精神。
 
開幕典禮先由霧臺鄉部落族人先合頌尋求祖靈同在的祝福,接續由霧臺國小學童吟唱魯凱族古謠,魯凱族舞蹈老師葉和玲編排演出「鳳蝶之舞」,最後邀請所有出席貴賓依序相互結綵帶,由霧臺鄉鄉長杜正吉及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將綵帶繫在文物館前,意謂開啟一條文物回家的路。立法委員伍麗華、臺博館館長洪世佑、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曾智勇、教育文化處處長楊正斌、魯凱族民族議會主席包基成出席致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王長華、北投文物館館長李莎莉、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主任林威城等各界貴賓均出席觀禮。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代表部長李永得致詞時表示,「lawbubulu」在魯凱族語是指具有生活實用功能或社會意義兼具的手作物件,與部落傳統日常生活及慶典祭儀習習相關。百年前歷經日本殖民政權,使得許多族群部落的文物納入殖民博物館展示與收藏,百年之後的因緣相繫,臺博館透過「大館帶小館」文物返鄕特展計畫,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及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輔導的29座原住民族文化(物)館合作,透過部落耆老進入臺博館典藏庫房檢視部落文物,部落長老會議選件,口述訪談、部落田調,雙方協力研究策展詮釋,甚至文物館展示設施改善升級等工作,同心協力開啟了臺博館原住民族文物的百年尋根之旅,也逐步落實遅來的原住民族轉型正義。
 
臺博館人類學副研究員李子寧表示,本次返鄉展出魯凱族藏品種類繁多,其中不乏目前已難見於部落中的古老文物,包括一件器身帶有白、黑彩繪,並刻著人頭及百步蛇紋的木盾,為館藏具有百年歷史以上的典型魯凱族屋頂型傳統木盾;另有國內著名的原住民研究者/藝術家高業榮教授採自屏東霧臺鄉霧臺村的一件人面紋彩繪雕刻屋柱,除了人面、百步蛇紋外,獵犬紋也和部落起源的古老口傳故事有關;還有其蒐集之一件男子長袖短衣,為魯凱族男子傳統儀式性盛裝,八角星形紋為魯凱族之特色。
 
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說明,展出文物包括狩獵勇者所使用的武器與服飾、男女裝飾品、傳統編器、儀式性禮器等幾類,其中最具代表性為琉璃珠長項鍊、綴有環狀鈴鐺紋飾的古陶壺;部落徵集借展文物來自於鄉內神山、霧臺、阿禮等部落,有傳統武器、服飾配件、禮器等幾類,展品包括改裝火帽擊發步槍、男子披肩、女用攜物袋等,從各種角度呈現魯凱物質文化的不同層面,均反映區域性特色。
 
魯凱的珍寶lawbubulu—臺博館霧臺鄉百年文物回娘家特展
地點: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屏東縣霧臺鄉霧臺村中山巷59號)
時間:每週二至週日上午8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週一休館),可提供預約導覽。

相關連結:     https://www.wutai.gov.tw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