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緻典雅的客家纏花(閩南稱「春仔花」),在台灣早期北部客家桃園、新竹、苗栗等地區應用廣泛,因為主要用於結婚喜慶或逢年過節的頭上簪飾,所使用的顏色主要是紅色或桃紅色,客家人稱為「纏花」或「線花」,使用相當豐富的各種色彩,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客家廳堂中的箱形桌供、繡燈裝飾、新房掛件、新娘的髮簪,以及孩童帽飾等等,甚至在糕粄上也可見到纏花插飾作品。客家纏花此項精緻的工藝技術因為時代變遷,工商社會講求速度、時效的當前,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藝術的忽略,導致客家精緻纏花技術逐漸沒落。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南投好客文化學院為提供民眾學習客家纏花這項傳統技藝的機會,自6月12日至8月7日期間,每週日上午9時至12時,於虎山藝術館,聘請彰化鹿港國寶級藝師施麗梅開課,從傳統基本手法及圖案開始製作,衍生轉化成多變的藝術造型,循序漸進完成瓢蟲、蜻蜓、蝴蝶、草莓(傳統頭飾轉換成現代頭飾)、百合胸花、小牡丹等多項個人主題作品,參與學員都展現了高度的學習熱忱,經過8週的培訓,課程於8月7日結業。
此項工藝不但使用材料便宜、技法變化並不複雜,但是製作過程需要十足的耐心和毅力,精準的反應出傳統社會客家女性的勤勞與智慧,結合個人創意巧思與耐心細心,即可創造出十分優美的作品,文化局期許本課程提供民眾學習客家纏花製作的機會,進而認識及喜愛客家文化,並藉以恢復已被遺忘許久的傳統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