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為營造具美感的校園學習環境,委託財團法人臺灣設計研究院執行「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以設計思考解決校園問題,並提出創新再造的方向,讓學校成為美感浸潤的場域;自108年啟動以來,已完成91所學校的校園環境美感改造,並屢獲國內外各大媒體與獎項的青睞。近期再傳捷報佳績,南投縣埔里鎮中峰國民小學校園改造案自全球5,773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勇奪2024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大獎殊榮;此外,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以及2023年亦獲該獎項肯定的彰化縣溪湖鎮湖東國民小學,也紛紛吸引日本《NHK電視臺》與泰國最具影響力之一的創意雜誌《art4d》等重量級國際媒體關注。
南投縣中峰國小校園內,矗立著多棵陪伴學校走過921大地震而重建的桃花心木,其中環繞三棵老樹而設的戶外平臺,因長年風雨侵蝕而損壞嚴重,設計團隊與工藝師合作編織攀網,並採用鋼構打造有機形式的錯層新平臺,為學生創造多層次生態探索空間,不僅延續學校校本課程中的四季生態教學,更提供孩子們親近自然的全新角度與學習體驗。日本2024「Good Design Award」評審團指出,本案以柔軟的地景設計巧妙地與自然連結,成功營造出孩子們直接與樹木互動的體驗式學習經驗,更打開了場域探索的可能性。
臺北市立復興高中長期致力推動生命教育,期能幫學校認養的校貓校狗打造一個符合習性又安全的生活空間(校貓犬舍),並作為師生分享與教學互動的生命教育課程場域,設計團隊透過活用兩棟建築物間半戶外空間與向外擴延的扇形平臺,為學校收養的流浪動物們提供適合生活、互動與教學的宜居環境。除了透過觀察動物行為與習慣,打造一個更安全、可遮風蔽雨的居住所,新設的入口教學區,也提供校內動物保護社團推廣生命教育的基地,大樹林立的扇形平臺則做為水電整合的洗澡空間,同時是課餘師生與動物親近、建立關係的開放式場域。近期也吸引日本NHK電視臺節目《擁抱世界的貓狗:臺灣篇》攜手知名演員石田百合子來臺採訪,拍攝復興高中全校師生與校犬校貓共生、共好的故事。
彰化縣湖東國小的韻律教室通透性不佳、陰暗封閉,且教室結構及內裝限制了學校在教學空間上的運用。設計團隊將「打造啟發創造力的學習環境」作為核心理念,從線性照明、點狀照明、展示系統及投影系統等四大面向切入,引導各式動、靜態活動及行為的發生,創造出動靜皆宜的韻律教室及多功能展示空間。不僅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供家長及社區團體多元使用的可能性,成為學校與社區連結的創意空間,因此獲得2023年金點設計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及2024年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等肯定,同時也有許多國內外媒體相關報導,校方在此過程中更提高對校園美學的重視,主動爭取更多相關計畫,期望逐步改變整體的學習環境。《art4d》雜誌提到,本案不僅僅是舊教室改造,還將美感融入校園生活,讓學生在充滿設計的空間中成長;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亦將美的影響力擴展到學校之外。
日前「學美.美學」計畫更接受英國權威設計雜誌《Wallpaper》的專訪,介紹臺灣推動美感校園的成果,以新北市光仁高級中學音樂合唱團練教室改造及臺南市新化區新化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學生知覺動作訓練教室改造為案例,說明計畫如何透過美感及設計解決校園環境問題,讓學習環境符合教育趨勢。並指出「學美.美學」計畫是「透過創意及設計重新定義校園學習空間,以行動打造更具吸引力及影響力的教育環境」,臺灣美感教育成為國際間教育推動的注目焦點。
「學美.美學」計畫未來將持續導入「以使用者為核心」的設計思考,加以更強調教學課程的創新內容與環境改造之間的緊密連結,樹立未來校園學習環境的標竿案例,並進而逐步拓展及應用至教師專業發展空間,以及教育行政人員與在職教師的環境美感增能,期待提升整體校園的環境美感素養。「學美.美學」計畫開創出超越傳統式主題學習空間的想像,從學習趨勢的改變,看見教學創新環境,值得第一線教育現場的師長,以及關心孩子學習環境的家長們共同關注。更多有關「學美.美學」計畫最新資訊,請至計畫網站瀏覽或查詢(https://campusfield.desig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