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 113.12.25
雲林縣113年度「地層下陷防治推動業務」第二次會議25日下午於雲縣府會議中心召開,縣長張麗善親自主持,雲科大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溫志超、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游景雲、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副院長蘇騰鋐、成功大學副研究員葉昭龍、經濟部水利署科長陳照傑、縣府相關局處代表及鄉鎮公所代表等共同與會研商防治作為,張縣長表示,除了地方與中央攜手合作外,也期盼縣民的持續支持及配合,共同邁進地層下陷防治的目標。
水利處長許宏博說明,依據雲林地區下陷監測成果,雲林縣113年顯著下陷範圍226.4平方公里,相較112年247.7平方公里减少,主要分布於虎尾鎮、土庫鎮、元長鄉、大埤鄉、褒忠鄉、北港鎮、崙背鄉等;113年雲林沿海鄉鎮則無顯著下陷情勢。
許宏博指出,初步探討地層下陷的成因主要為:雲林顯著下陷範圍內產業變化不大,地下水抽水井以灌溉水井居多;本次最大下陷樁點位於中科虎尾園區內,鄰近有農田灌溉用水以及廠房新建案,研判是因為地下水抽用加上荷重影響,造成局部區域有較大下陷量。另113年(水準量測期間)降雨介於111及112年之間,相較112年僅略高134mm,使水位洩降減少而下陷面積微幅減少。
許宏博說,地層下陷情勢與地下水使用具有高度關聯性,在農業生產中,農田灌溉對地下水的依賴程度較高,在地表水供應不足時,農民往往依賴抽取地下水以維持生計,故除增加地面水資源供應以外,如何有效推動、輔導產業節水亦為地層下陷防治重點工作之一。
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本府積極配合農業部農糧署推動黃金廊道農業節水獎勵政策接替計畫「高鐵沿線特區推動農田轉旱作物專案措施」(112-114 年),針對高鐵沿線地層下陷較顯著之虎尾、土庫、元長、北港 4鄉鎮提供節水獎勵金,並積極舉辦說明會、提供技術輔導,鼓勵農民從事低耗水性農業生產,以減少地下水使用,努力推動的成果。目前一期水稻面積從原來的3萬公頃降到2.6萬公頃,高鐵沿線1.5公里範圍內的一期稻作面積從1826公頃下降到1176公頃,旱作面積從1256公頃已經增加到2400公頃,休耕及轉作的推動成果顯著,加上明年農糧署續推「1集、2轉、3加3」策略,2轉的部分,針對高鐵特區輔導轉種植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之轉(契)作作物及地方特色作物者,加碼給予獎勵提高到每公頃5萬元,可預期提高農民的轉作意願,我們將持續配合推動相關地層下陷防治措施。
縣長張麗善表示,自 112 年專案措施實施以來,本縣高鐵沿線 4 鄉鎮轉旱作面積逐年增加,並超過稻作面積,依據近兩年地層下陷監測數據顯示,去(112)年度本縣降雨量降低逾 50%,地層下陷顯著面積僅略微增加(111年239.5平方公里略增為112年247.7平方公里),今(113)年降為226.4平方公里,顯示地層下陷防治工作已有初步成效,說明農業轉型和節水政策的落實,對於地層下陷的減緩效果開始顯現。
張縣長強調,地層下陷不僅是一項環境問題,更是涉及國土安全挑戰,本府透過農業轉型、節水政策與地表水資源的多元化調度,持續改善地層下陷問題,保障國土安全及縣民權益及符合SDGs 永續經營目標,仍須持續深化產業節水措施,除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協力合作外,更仰賴縣民的支持及配合,共同向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