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館、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IHRM-AP)以及美國筆會風險藝術家聯繫組織(ARC, Artists at Risk Connection)攜手合作,於6月18日、19日舉辦「過去、現在與未來:藝術與創意表達的自由」工作坊,邀請尼泊爾、香港及臺灣的藝術家、人權倡議組織及工作者齊聚探討在創作表達過程所面臨的風險威脅,隔日並安排高英傑先生(政治受難者前輩高一生之子)跟音樂創作者艾文帶來音樂交流講座,分享白色恐怖時代裡的音樂與生命故事;以及擅長音樂與肢體等多感官連結的藝術家蔡宜儒,透過音樂引導身體律動及創作,感知音樂中的人權故事。
18日由ARC主持的工作坊,分別就「藝術家面臨的風險」、「藝術創作者的經驗分享」和「社群及社會的支持」三個主題進行深入的思辨,進一步討論亞洲地區已知的風險和威脅。參與者分享了他們在國際展覽中的經驗,提到策展人可能因政治考量而評估是否展出作品。除政治因素外,藝術創作也面臨其他威脅,例如女性議題、LGBTQ+權利和原住民議題等。湄公河文化中心和臺灣藝文空間亦介紹各自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模式、研究中的社區倡議案例,以及人權及文化組織在保障藝術家創作自由方面所做的努力。這些組織同時提供了藝術家支援網絡,例如透過邀請藝評家參與活動,讓他們瞭解藝術駐村能為藝術家帶來的機會和協助。
19日於音樂交流講座「生命故事的傳唱」上,高英傑老師分享父親推動原住民族自治以至於受難的經歷,和所留下的音樂創作,並現場詠唱父親為思念母親所創作的〈春之佐保姬〉、傳達鄒族狩獵精神的〈打獵歌〉、祈求天神庇佑部落和土地平安的〈天神曲〉等創作;艾文老師則以島嶼深耕音樂工作坊自2019年以來的活動經驗,指出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以歌聲替將接受槍決者送行,在音樂上擁有共同記憶,透過〈千風之歌〉、〈幌馬車之歌〉等歌曲傳唱,可以看見更多不同面貌的生命故事。在「當音樂與人權相遇」的跨域工作坊上,擅長結合音樂律動的音樂家蔡宜儒老師,透過雷光夏為紀念白恐受難者外祖父李漢湖所創作的〈明朗俱樂部〉、高蕾雅為紀念爺爺高一生所創作的〈千風裡可否有你〉等不同風格的音樂,引導大家利用拼貼、彩繪等方式反映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的同步運作,認識音樂中所蘊含的故事。
人權館及FIHRM-AP希望藉由這次的工作坊活動引導個人透過音樂看見彼此不同的生命故事,進而協助藝術家、人權工作者及組織與社會民眾交流互動,型塑對於藝術創作與人權自由的共感共知,成為彼此互助支持的力量,進一步深化社會對於人權與藝術自由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