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規劃執行的「第24屆臺北文學獎──臺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今日宣布年金得主,去年入圍的3件寫作計畫:馬尼尼為《故鄉無用》、唐墨《台北男神榜》、羅漪文《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歷經為期一年的創作後,於今年11月28日召開第二階段決審會議,經過劉克襄、陳蕙慧、蔡素芬、廖志峯及盧郁佳等五位委員審慎嚴謹的評選後,由羅漪文的散文作品《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獲得五位評審委員一致支持,獲選為本屆最終文學年金得主,並將獲頒獎座及新臺幣40萬元獎金。
第24屆臺北文學年金得主羅漪文是出生於越南的華僑,1991年定居臺北,取得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曾擔任《四方報》越南文版編譯志工,目前為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另從事中越文筆譯、司法口譯、自由撰稿等工作,曾獲第八屆臺北文學獎散文首獎。本屆評審認為羅漪文《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透過自身擔任「越南語司法通譯」工作所接觸的個案為基礎,以中立、節制的筆調,展現出獨有的敘述視角,處理臺灣司法與移工之間的問題──本作藉由細緻且鮮明的細節,呈現移工在臺灣的經歷,甚至是犯法的無可奈何心境,藉此緩解大眾對此一族群的刻板印象。本作不做過度的文學技巧表現,但作品本身具有超越文字之美的人道價值,同時也為讀者打開一條理解新移民、新住民的路徑。
唐墨《臺北男神榜》則從同志身分切入,談到自身的疾病、母親的信仰,以及自己對宮廟信仰與神明的態度,並加入臺灣移民史、漳泉械鬥、宮廟發展等文史知識,以靈活的語言陳述生硬的知識,具有高超的敘事技巧。但評審認為整體結構較為鬆散,尤其故事後半部的書寫,語言及節奏控制不足較顯奔放,且內容與前半部缺乏連結,是可惜之處。唐墨,本名林恕全,任職於謎團製作所主編,亦是臺灣推理作家協會會員,著有小說《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系列、《腥紅速寫》及散文《違憲紀念日》等多部作品。
馬尼尼為《故鄉無用》書寫華人移民到馬來西亞家族三代的故事,在死亡和迷信的氛圍中,傳達一種欲振乏力的控訴。評審認可作者擅於掌握文字與意象,雖是散文作品,然語言高度詩化,形成獨特的文字風格,頗具文學性與藝術性。整篇作品隨處可見鮮明華美的意象,充滿魔幻與神祕,但評審惋惜其人物不夠立體,整體故事稍顯缺乏主軸,篇章之間的關聯性較為薄弱。馬尼尼為,馬來西亞華人,居住臺北逾20年。著有《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詩人旅館》等散文、詩、繪本等十餘冊。曾獲OPENBOOK 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圖文創作類得主、桃園鍾肇政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金鼎獎文學圖書獎等多座獎項。
臺北文學獎後續將辦理一系列臺北文學年金推廣活動,更多活動消息請至第26屆臺北文學獎活動網頁、臺北文學獎粉絲專頁或本局臉書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