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教保服務機構共同推動本土語言,提升教保服務人員本土語言教學的專業素養、擴大幼兒學習本土語言的機會及充實學習資源,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11學年度首次辦理「本土語融入教保活動課程教學資源徵選活動」,共計有33件作品、60名教保服務人員脫穎而出獲得獎項,為表揚相關得獎人員,26日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頒獎,也期盼透過徵選活動持續推動學前階段教師自編本土語言教材,因地選材,規劃完整學習課程,提升學前階段教學品質,讓幼兒在學習中熟悉並運用本土語言,以達國家語言永續傳承。
國教署說明,本次參與徵選活動的教案共50件,包含:閩南語組計31件、客語組計10件、原住民語組計9件,徵選類別包含:「兒歌/童謠/童詩類」、「故事/繪本/動畫類」、「教學活動設計教案類」等三類,從中評選出33件得獎作品。
本次得獎教材主題豐富多元,如:客語《好味道(好味緒)》從幼兒熟悉的調味料及食物味道的關係切入,讓幼兒從生活經驗的連結,探索食物料理在調味前、後的不同,進而認識調味料的種類,讓幼兒認識食物原貌,強化品嘗及感官教育,進而瞭解營養均衡及多様性食物攝取的重要性;閩南語《翕豆菜》為讓幼兒認識午餐及點心中常吃的豆菜,將豆菜的益處、種植過程與烹飪方式,改以淺顯易懂的本土語言進行介紹,再將幼兒自己親手種的豆菜烹飪成一道道佳餚,達到均衡飲食的健康教育目標;原住民語《我們在田裡(i vavua men)》,透過幼兒在田地的學習經驗,認識排灣族傳統農耕文化,且自然地學習排灣族語,邀請部落耆老指導傳統耕作方式,讓孩子在過程能自然地學習耕作和語言。
國教署表示,學前階段教育為幼兒學習語言最佳的環境,為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在日常中重複體驗本土語言、親近本土題材或議題,將持續推廣幼兒園本土語言教學,同時也配合行政院核定的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推動多項執行策略,以充實學前階段本土語言教學資源,協助教保服務人員增進本土語言課程教學及研編教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