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寺鼓樓有一個獨木大鼓,每年除夕夜舉辦子時敲響銅鐘108回時也會敲擊大鼓,象徵除去108個煩惱,開啟新的一年,迄今長達62年。此大鼓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具有文物身分,為延續使用壽命,破例於今日在龍山寺鳴響後,返家由臺博館組成之專業團隊進行科學檢測及整飭修護作業。
此大鼓為臺灣技術協會於昭和15年(1940年)發起製作之「獨木大鼓」,原捐獻予臺灣神社,但1949年後神社改建為「圓山招待所」,臺灣省建設廳公共工程局遂與臺灣省立博物館(臺博館前身)接洽有關神社銅牛、廢棄飛機、神社文物丈量與安置事宜。此大鼓就此轉由臺博館收藏,並於1960年借予龍山寺使用。
臺博館於今年進行藏品狀況與保存環境巡視計畫時發現,鼓身紅漆表面多處局部起甲甚至剝落,金屬配件氧化鏽蝕;另因大鼓長年收置於半戶外的鼓樓,隨著氣候變化溫濕度起伏大,藏品已有劣化情況。
龍山寺表示,近年來除夕擊鼓的聲響漸有異狀,與往常聽起來的聲音不同,期透過專業人員的養護延長大鼓的使用壽命。考量大鼓具文物身分,修復作業可能要耗時數年,因此與臺博館達成共識,進行文物返還,由臺博館著手規劃大鼓搬遷修復事宜。
臺博館現已委託專業修護團隊進行全面性狀況調查紀錄,並以可逆性材料進行臨時性加固處理,避免因包裝運送產生進一步損傷,為搬遷做好完善準備。大鼓預計於今年11月初配合龍山寺安排與天氣情況,擇適當日子進行搬遷作業。
有鑒於大鼓為宗教性樂器,其宏亮的聲響為保存關鍵,因此在搬遷前特別情商龍山寺破例在除夕夜以外的日子,於今日(10月24日,農曆9月19日觀世音菩薩出家日)鐘鼓齊鳴,讓民眾再有機會聆聽經典聲響,同時由專業團隊進行音響與影像紀錄,為大鼓在龍山寺做歷史性見證,並以作為後續分析研究參考。
臺博館表示,目前該館典藏臺灣神社藏品計57件,除銅牛、銅獅及大鼓等,另有職員衣著、相關書畫等數件,現已向文資局遞送第三屆世界記憶國家名錄申請資料,進行審查中;同時已完成書畫藏品狀況評估,雖大致狀況穩定,但考量展示需求,已著手規劃下階段修護計畫。
大鼓後續科學檢測、音響分析紀錄與保存修護預計投入數百萬元經費。並委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等單位著手材料科學檢測與音響分析紀錄等項目,未來將依據階段性成果與修護方案再覓適當修護團隊合作;相關修復紀錄及成果也將找合適機會規劃特展或教育活動,兼顧藏品保護與多元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