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管處與文化大學合作復育原生稀有杜鵑 今於大屯自然公園發表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陽管處)與中國文化大學(以下簡稱文化大學)合作辦理「陽明山國家公園原生稀有杜鵑復育成果發表會」, 今日(7月5日)由文化大學校長王淑音與陽管處處長楊模麟共同主持,於陽明山大屯自然公園種下人工復育之原生稀有紅星杜鵑與中原杜鵑苗木,同時宣示雙邊長期夥伴合作。
官學合作復育原生杜鵑 展現生態保育成果
楊模麟處長表示,陽明山國家公園為北臺灣重要杜鵑棲地之一,包含紅星杜鵑、守成滿山紅、中原杜鵑、西施杜鵑、金毛杜鵑等,其中紅星杜鵑在臺灣數量極少且分布狹隘,而在陽明山地區僅見於竹子山、七星山及菜公坑山,零星分布在山頂稜線或岩壁;中原杜鵑則為向陽地石礫及岩石地的攀緣灌木,亦為陽明山地區的稀有植物,目前僅知分布菜公坑山、北投附近山區、軍艦岩等地。由於紅星杜鵑及中原杜鵑的野地族群老化、自然更新緩慢、棲地陡峭不易採種、人工培育困難等因素,陽管處特別與文化大學共同合作復育工作。
文大景觀系主任郭瓊瑩說明,潘富俊教授帶領學生實地走訪菜公坑、軍艦岩等稀有杜鵑群落分布地點,教導學生杜鵑辨識與採種扦插,並搭配學校專業服務課程,以陽管處菁山苗圃為培育保種場域,歷經5年成功培育出300餘株幼苗。 陽管處表示,陽明山擁有火山地形景觀,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土壤為酸性且通氣性良好,加上大屯自然公園氣候冷涼潮濕多霧雨,係杜鵑喜好的生長環境,為本園區原生杜鵑復育及展示之重點地區。在此選擇進行杜鵑種植及成果發表,別具意義,透過本次稀有杜鵑之栽植、保種及展示,可讓國人更加認識臺灣原生杜鵑之美。
文大貫徹社會責任 鏈結國家公園保育工作
王淑音校長則指出,陽管處為推動區域夥伴、培育科研人才、保育工作鏈結學術研究,與文化大學落實社會責任、解決區域問題、國際連結交流等目標相同,自98年起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迄今未間斷,由管理處提供場域及保育題材,文化大學進行學術研究及學習服務進行合作。
王淑音校長再補充,目前已合作之專業服務學習橫跨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景觀學系、大氣科學系、生命科學系及動物科學系等等,課程發展可說相當多元,並廣為應用於國家公園經營管理實務。本次成果發表會,即為陽管處與文化大學夥伴合作,共創國家公園保育研究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之雙贏成果,楊模麟處長表示,未來雙邊將持續合作,共同發展更多的保育計畫。